高质量发展进行时

奋战二季度 拼抢上半场

“枢纽”之城 “链”上全球

开栏的话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四高四争先”,深化“三标”引领,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开局平稳。

春争日,夏争时;接二连三、克难攻坚。二季度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期,也是抓推进、抓落实、抓突破的黄金期、攻坚期。郑州日报即日起推出“奋战二季度 拼抢上半场”系列报道,记者兵分多路深入企业一线、商场超市、项目工地等采访,多角度剖析政策释放利好,展现全市上下大干实干、奋战苦战的拼抢态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孟夏时节,当朝阳穿透薄雾洒向大地,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多架国际货运航班缓缓升空,一批批“河南制造”“中国品牌”从这里飞往全球……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厚望如山,催人奋进。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郑州国际陆港时,勉励郑州朝着“买全球 卖全球”目标迈进,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

4月17日,中国和马来西亚关于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更为吉隆坡国际机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航空物流合作掀开崭新一页。

郑州密织“空中丝路”链接世界

郑州机场高峰时刻平均每2分钟就有1架全货机起降;中欧班列(郑州)开行量和综合运营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凭借密织的“空、陆、海、数”四条丝路链接世界,商都郑州已成为“买全球 卖全球”的重要枢纽。

空中“双枢纽” 通达全世界

“向云端”,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生活中的变化是最直观的见证。不少市民走进超市发现,马来西亚榴莲、南美车厘子、智利蓝莓等进口水果抢“鲜”上市,助力市民实现“水果自由”;在郑州少林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景区,外国游客越来越多,仅今年“五一”假期,郑州航空口岸出入境总客流量达到16000余人次,日均出入境客流3200余人次。日常生活中不断涌现的国际元素,正是郑州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生动注脚。

宏观数据印证着微观感受。今年一季度,郑州机场迎来了首个繁忙运输季: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718万人次,同比增长3.4%;其中国际和地区旅客20.6万人次,同比增长17%。累计完成货邮吞吐量20.7万吨,同比增长42.7%;其中国际和地区货邮吞吐量13.4万吨,同比增长54.9%。新引进阿提哈德航空、马士基航空、首都航空、英国壹航空等,开通郑州至阿布扎比、比隆德、奥斯陆、达卡、马德里等国际航线……一串串数字,折射出内陆地区扩大开放的强劲脉动。

从工厂到商场,漂亮的中国服装和生活用品不到两周就能出现在海外市场。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通过包机直达郑州,从榴莲摘果至送达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不超过48个小时。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郑州机场已开通货运航线57条,通航28个国家62个城市,已建立了横跨欧美亚、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枢纽航线网络。

比大地更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辽阔的是蓝天。

“未来,我们要以‘双枢纽’为支点,构建覆盖五大洲的自主可控航空物流网络,力争实现‘三个一批’,即巩固一批成熟枢纽、培育一批新兴节点、创新一批合作机制,提升河南在全球航空物流领域的话语权。”5月13日,全球航空物流“双枢纽”合作模式研究课题启动会在郑州召开,中豫航空集团总经理柳建民对郑州空中丝路“双枢纽”发展信心满满。

近年来,郑州以新郑国际机场为支点架设贯通亚欧美的空中桥梁,在“双枢纽”合作模式方面形成郑州—卢森堡、郑州—布达佩斯、郑州—吉隆坡三大标志性成果,验证了“双枢纽”合作模式在提升物流效率、增强产业链韧性、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方面的价值。其中,郑州—卢森堡合作模式是通过资本为纽带,构建覆盖全球24个国家200余个城市的货运网络,货运量突破100万吨,投资收益超百亿元,成为中欧合作的典范;郑州—布达佩斯合作模式首创海外货站资源互换与信息互通,被纳入民航局《海外货站建设指南》,促进了基础设施“硬联通”与规则标准“软联通”的深度融合;郑州—吉隆坡合作模式致力于以榴莲专线撬动东盟市场,同步推进客货运航线、冷链与园区合作,形成“通道经济→平台经济→生态经济”的价值跃升闭环,树立RCEP区域合作新标杆。

“枢纽”崛起 “链”接全球

郑州是国家空港型和陆港型物流双枢纽、全国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获批建设中东部地区唯一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入选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国际郑”镌刻着“强枢纽”的鲜明标识。 

5月12日,郑州、武汉、合肥等中部地区六个省会城市联合发布《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交通运输协同发展合作倡议》。未来,六市将围绕战略协同、设施共建、服务提质、治理联动、开放协作五大方向,携手构建中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

交通兴则百业旺。近年来,郑州不断厚植优势,织就“链”动世界的开放网络。据统计,截至2024年,全市共有国际道路运输企业6家,累计开通郑州直达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5个国家的13条国际公路运输线路。郑州还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稳定开行郑州—青岛港、郑州—宁波港等铁海联运班列,联合海关推动“陆海联动、海铁直运”业务模式创新,出口货物在郑州铁路口岸清关,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2024年集装箱铁水联运突破6万标箱,同比增长50%。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郑州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站位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大局,郑州将加快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化,奋力推动交通运输转型高质量发展,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的开路先锋。

8个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公共交通融合发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成效显现;“交通+”产业生态持续壮大……聚焦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郑州全力实现“人畅其行、货畅其流”。

跨越山海 连通万邦

5月14日傍晚,由中大门国际物流集团统筹运营的“河南首票跨境电商TIR卡班”满载着跨境电商商品从郑州经开综保区A区发车。

“这是河南省跨境电商9610和 TIR国际公路运输模式的首次探索,标志着河南成功打通‘跨境电商9610+TIR国际公路运输’创新链路,为跨境电商出口开辟出一条国际物流新通道。”看着TIR卡班顺利启运,中大门国际物流集团货运负责人李金雨欣喜地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十多年来,那些留在中原大地的难忘瞬间,那些重逾万钧的殷殷嘱托,激发起郑州人奋斗追梦的强大力量。郑州密织“空中、陆上、海上、数字”四条“丝绸之路”,快速融入世界经济大舞台,推动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

一批又一批货物从郑州出发,跨越山海,连通万邦,推动郑州“买全球 卖全球”业务快速增长。

来自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达369.89亿元,同比增长5.5%。

创新是推动郑州跨境电商发展的永恒动力。郑州在跨境电商领域拥有多项首创性制度创新成果,首创网购保税1210监管服务模式并在海内外复制推广,全国首家获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率先探索“网购保税+线下自提”“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监管”“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等新模式,为全国跨境电商发展贡献了“郑州智慧”。

“郑州跨境电商发展的创新能力、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敢为人先的创新方案解决能力、‘四路协同’的国际通道优势,以监管模式创新起步,以国际物流为先导,郑州闯出了一条跨境电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河南国际数字贸易研究院副院长王小艳告诉记者。

仰视苍穹—— “网丝+空丝”融合发展不断提质。“郑州—塔什干—伊斯坦布尔”“郑州—塔什干—苏黎世”“郑州—巴库—列日”“郑州—马德里”“郑州—布达佩斯”“郑州—德比”等跨境电商全货机航线陆续开通,搭建起高效便捷的空中物流通道。郑州机场构建起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枢纽航线网络。

俯瞰大地—— “网丝+陆丝”对接合作持续深入。郑州创新“郑欧班列+跨境电商”新模式,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专列、进出口运邮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不断扩大“朋友圈” 。 今年2月,作为我国首个和土库曼斯坦之间开展的公路直达运输业务, “郑州—阿什哈巴德”TIR运输线路顺利开通。

遥望大海——郑州无水港建设在持续加快,并获批郑州港国际代码。郑州—青岛等港口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开行,郑州至黄岛“豫鲁铁海快线”班列纳入国铁集团全路运行图。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从推动本土企业数字化转型到实现产工贸深入融合,郑州跨境电商企业立足本土优势产业,推动“电商+外贸+郑州制造”深度融合,实现了跨境电商与本土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双向渗透。

5月29日至31日,2025郑州跨境电商大会和外贸优品中华行(河南站)活动将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届时,以“货通全国 买卖全球”为主题,一场跨境电商盛宴又将精彩绽放。

天空蔚蓝,一架架银鹰展翅翱翔,组成郑州与世界互联互通、交流交融的瑰丽图景。

冲上云霄意味着不断追求新的开放与突破。朝着更广袤、更高远的蓝天,“国际郑”正在奋力高翔,与世界同行!

记者 成燕 张倩 文 李新华 图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