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郑州黄河大堤,一桥飞架,两岸畅通,生态廊道美不胜收(5月13日摄)。
初夏的中原大地,处处生机勃勃。
郑煤机智慧产业园区内,出口印尼TCM公司的成套设备联调正式下线,成为国内出口印尼的首套高端智能大采高煤矿装备;
郑州航空港区比亚迪生产基地,1分钟下线1台新能源整车,3秒钟下线1支动力电池电芯,一季度生产整车14.7万辆、产值同比增长73%……
今年以来,河南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做优传统产业“基本盘”,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长点”,一季度全省GDP达14945.58亿元,同比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位列十个工业大省第二。
开局良好、回升向好。在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形势下,河南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实现“开门红”,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跑出加速度
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0.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03.8%……这是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出的一季度喜报,这家主营光通信芯片的企业抓住当前AI算力需求爆发的机遇,订单大幅增长。
这样开局就奔跑的速度,离不开河南今年以来的超常规、快节奏、具体化的举措。
今年元旦后上班第一周,我省推出28条“真金白银”惠企政策,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1月19日晚间,在省两会间隙召开贯通省市县三级的拼抢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动员部署会,给各地干部群众上足“发条”。
2月6日,高规格召开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新春第一会”,发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
3月21日,召开全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线政策直达和诉求响应平台,建立了覆盖900家工业企业、600家服务业企业的包保服务机制。
一件件、一桩桩,既重当前又谋长远,着力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落地即见效。一季度,河南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9.8%,23个重点产业链实现正增长,链群建设加速起势。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61.7%,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
更引人瞩目的是投资数据:随着“两重”“两新”政策加力扩围,一季度河南工业投资同比增长达21.9%,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10.5个百分点,这说明“企业在用真金白银投票”,也意味着未来增长的可持续性。
经济大省勇挑重担,河南干出了“走在前”的样子,干出了“挑大梁”的担当。
擦亮新名片
3月3日,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敲锣。上市当日股价一路走高,市值突破千亿港元。这家起步于郑州街头的饮品小店已覆盖中国及海外11个国家,以超4.6万家门店,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最大的现制饮品企业。
曾经的农业大省正实现由“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的转变。蜜雪冰城、牧原、锅圈食汇、卫龙等一批跨国知名品牌加速涌现。
从农业大省到智造高地,新质生产力正为河南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开年以来,287辆宇通纯电动客车陆续驶入挪威,以多样化的产品矩阵和技术实力征服了“苛刻”的北欧市场。2024年,宇通以14000辆的出口销量,稳居行业第一,成为《中国出海品牌100强指数》榜单中唯一的客车企业。
盾构装备享誉全球,起重设备助力神舟飞天,培育钻石产量世界第一……越来越多的“河南制造”在双循环中成为关键环、中高端。
51家企业荣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14家企业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洛阳现代农机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河南产业名片越擦越亮。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
郑州加快打造算力之城、人工智能之城、量子之城、氢能源之城。平顶山正在赋予“一块煤”全新意义,由燃料到原料,再由原料到新材料的高端演进。濮阳从“老油城”华丽转身,生物基材料成为新的产业招牌。
挺起制造业“脊梁”,加快穿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锻造锤炼,河南现代产业的筋骨在大省担当中越发强健。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宋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