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颖


下午一点,白氿推开甜品店的门,迎面而来一位黑色头发,苍绿色瞳仁,右眼下有一颗泪痣的男人,他就是白氿的萧逸委托。萧逸抱着一束蓝色鸢尾花,拉着她到桌边坐下,“我的萧小五,祝你生日快乐。”萧逸是乙游《光与夜之恋》中的角色,白氿在生日这天选择cos委托(即玩家付费聘请专业coser扮演游戏角色提供陪伴服务)让自己的爱人从二次元来到三次元陪伴自己,乙游cos委托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带给委托人幸福感和满足感。

这种将二次元角色通过cosplay形式带入三次元世界的“情感具象化服务”,正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悄然兴起,它如同桥梁,将玩家对游戏角色那份炽热的虚拟情感,引渡至现实世界,转化为具象化的心理支持。与传统的cosplay表演不同,乙女游戏cos委托更强调一对一的沉浸式体验,coser需要完全复刻角色的语言风格、行为举止甚至微表情,为委托人构建一个短暂的“平行宇宙”。

这种看似娱乐化的行为背后,实则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这种新颖的情感消费模式,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在年轻女性群体中掀起了热潮。那么,它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又为何能对委托人产生如此强大的心理支持呢?

委托人的情感诉求——为虚拟心动买单

“萧逸的到来,让我相信爱与勇气”

白氿是《光与夜之恋》的开服玩家,她玩了四年,也喜欢了萧逸四年。在毕业典礼时,她想和萧逸一起见证这个美好瞬间,便首次尝试了乙游cos委托。她觉得乙游coser最重要的是身高、体型、性格以及外貌都贴合角色本身,小红书和闲鱼有很多乙游cos委托条,她在众多委托老师中选择了最心仪的coser,并与之取得了联系,双方经过详细的沟通,确定了约会的细节。“我们讨论了约会的地点、流程,甚至每一句台词的语气。coser老师特别专业,让我对这次约会充满了信心。”毕业那天,萧逸陪她在校园里拍了许多照片,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白氿告诉我,“最开始吸引我的是萧逸身上的生命力。而真正让我彻底喜欢上萧逸的,是’四百击’轨迹卡中展现他的过去和对抗命运的勇气。自由、肆意、洒脱、热烈……我一直想成为像他这样的人,在爱他的过程中我似乎真的在一点点变好。萧逸说过——‘明天吗?明天轮胎会补好,汽油会加满,我们会去任何地方,就像今天一样。’谢谢他带我逃出这雨季,让我有奔赴下一场山海的勇气。cos委托是一种让他出现在我身边的方式,当二次元来到三次元,我与他的故事仍在继续,他带给我的爱与勇气仍在延续。”

“陆沉的出现,弥补了我的情感缺失”

 24岁的鹤江对现实恋爱毫无兴趣,却在游戏中与陆沉“相恋”三年。“父母工作繁忙常年缺席我的日常生活,陆沉成熟稳重,恰好是我缺失的情感支撑。我想体验一次他出现在我身边的感觉。”鹤江这样描述自己尝试乙游cos委托的动机。今年生日,她花800元预约了陆沉的cos委托,奔赴一场“浪漫晚宴”。

coser身着游戏中同款深灰色西装,提前准备了陆沉常喝的手冲咖啡,甚至模仿角色“轻扶眼镜”的习惯性动作。“他说‘别怕,我会一直在这里’时,我突然掉了眼泪——这是我从未从家人那里听到的话。”鹤江坦言,这场两小时的约会像一场“治愈梦境”,“不是分不清虚拟与现实,而是需要一个安全的出口,安放那些没处寄托的情感。”

这种“被精准理解”的体验,正是乙游cos委托的核心吸引力之一。高度结构化的互动模式,如固定台词、符合人设的肢体语言,让玩家在可控的范围内体验亲密关系,而不用担心被拒绝或误解。

像白氿、鹤江这样的委托人不在少数。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发现,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有大量cos委托分享帖,相关话题#cos委托#的阅读量超过20亿。委托内容从简单的线下见面到定制化服务,从过生日、逛街到模拟求婚,价格通常在每小时200-1000元不等。

乙游cos委托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约会,更是委托人将内心深处对虚拟角色的情感具象化的宝贵机会。在现实生活中,她们或许难以遇到像游戏角色这般完美契合自己情感需求的人,而乙游cos委托填补了这一情感空缺,给予她们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获得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慰藉。

coser的角色演绎——赋予虚拟角色真实灵魂

拿铁,一位在乙女游戏cos委托领域颇有名气的coser,她经常扮演《光与夜之恋》中的陆沉。为还原角色,她不仅收藏了游戏中所有陆沉的服装道具,还专门学习了红酒品鉴和英式礼仪。“陆沉是位优雅的绅士,连递东西的手势都要符合他的身份。”在她看来,cos委托不仅仅是穿上角色的服装,更重要的是深入角色的内心,将角色的灵魂通过自己的演绎传递给委托人。“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魅力,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游戏剧情、角色台词,甚至分析角色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委托人互动时,真正让她感受到角色的存在。”

在接到委托后,拿铁会提前与委托人进行深入的沟通。“我会了解她对角色的理解和期待,以及她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况,这样我就能在互动中更好地照顾到她的感受,给她最贴心的体验。” 

 一次委托中,拿铁发现委托人因工作失误情绪低落,“我没有直接安慰,而是模仿陆沉的语气说‘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印记’,然后递上她最爱的草莓蛋糕——提前沟通时得知她心情不好会吃甜食。”看到委托人逐渐展露笑容,拿铁感到满足:“我们不是在‘扮演爱情’,而是用角色的身份给委托人一份恰到好处的温暖。”

 拿铁表示,cos委托不仅是一种角色扮演,更是一种情感服务。“很多委托人并不是分不清现实和虚拟,她们只是需要一个短暂的‘情感出口’。”拿铁说,“我的任务就是尽量还原角色气质,让她们在这几个小时里能暂时逃离现实压力。”

 另一位coser澈淅,擅长扮演《光与夜之恋》中的齐司礼。她认为,cos委托是一场双向情感交流。“我们在给予委托人情感支持的同时,也能从她们身上感受到对角色深深的热爱,这种情感共鸣让我更加投入到角色的演绎中。”

 澈淅分享了一次特别的经历。一位委托人在约会过程中,向她讲述自己本来是一个胆小内向的人,齐司礼的温柔细腻改变了她,让她更积极勇敢的面对世界。“听到她的讲述,我特别感动。那一刻,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对委托人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把齐司礼演绎好,不辜负她的这份热爱。”

为了给委托人带来更完美的体验,coser们在服装道具上也下足了功夫。拿铁表示:“服装和道具是角色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尽可能地还原。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件符合角色气质的配饰,我会找遍网上的每一个店。” 澈淅也认同这一点:“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角色的还原度,只有做到极致,才能让委托人更好地沉浸在角色的世界里。”

coser们通过精湛的演绎,将虚拟的游戏角色鲜活地呈现在委托人面前,成为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情感传递者。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热情,为委托人实现了与心仪角色“恋爱”的梦想,给予委托人真实的情感陪伴和心理支持。

 然而,这份工作远非表面看起来那么轻松。高强度的情绪劳动是coser们的共同挑战。“你必须时刻保持角色的状态,哪怕客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出戏’。”澈淅提到,曾有委托人在约会中突然哭泣,要求她以角色身份承诺“永远不离开”,“那一刻我很难受,因为我给不了真实的承诺。”

 此外,行业缺乏规范,coser常面临安全风险和职业歧视。部分委托人会模糊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提出暧昧甚至越界的要求;而外界对cos委托的误解,如“花钱买爱情”“不务正业”,也让从业者承受压力。

 专家情感解读——乙游cos委托的心理支持价值与潜在风险

 心理咨询师胡老师表示,乙女游戏cos委托的流行反映了当代女性的情感困境:“在传统婚恋观念与现代独立意识的拉扯中,许多女性既渴望亲密关系,又畏惧现实感情的复杂性。这种服务提供了一种低风险的情感体验。”

 乙女游戏cos委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对心理产生积极的支持作用。“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情感上往往处于一种孤独和匮乏的状态,乙女游戏为玩家提供了一个情感寄托的空间。”

 胡老师以白氿和鹤江为例分析:“白氿从萧逸身上汲取勇气,鹤江通过陆沉填补情感空缺,这种从虚拟角色中获得的心理支持,能转化为现实中的成长动力。cos委托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具象化,帮助她们缓解孤独感,提升自我认同感。”

但胡老师也强调边界感的重要性:“曾有委托人因过度沉迷,要求coser私下以角色身份联系,这可能引发心理依赖。双方都需保持理性,明确虚拟与现实的界限,避免混淆情感认知。”

 戏剧教育专家张教授则从角色扮演的角度解读:“cos委托本质是一场沉浸式戏剧体验,委托人在互动中拓展情感认知,coser则提升表演与共情能力。这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具有一定的教育与疗愈功能。”

 短暂的浪漫,长久的思考

 当“虚拟恋人”的手穿过屏幕,与现实中的委托人相握,这场短暂的浪漫背后,是数字时代年轻人对情感需求的真诚表达。乙游cos委托不仅是一门生意,更像一座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成为数字时代特有的情感疗愈创新——它让纸片人的温度有了真实触感,让参与者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界处找到片刻慰藉,再带着这份勇气与温暖,重新拥抱现实生活。

 然而,行业的规范与引导仍需加强。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情感伦理,如何避免虚拟情感对现实认知的干扰,是这一新兴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乙游cos委托以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当代人对爱与陪伴的追求——无论这份情感源自屏幕还是现实,那份渴望被理解、被温暖的心意,始终真实而珍贵。未来,随着社会对多元情感表达的包容,或许这类创新的情感服务,将为更多人提供心灵的栖息地。

统筹:石闯

编辑:岳炎霖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