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质量提升研讨会边圆满举行金秋九月,研思正浓。9月16日至18日,南充市江东实验小学仙鹤校区成功举办了“AI赋能教学暨质量提升研讨会”。此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数据驱动下的精准教学及课堂质效提升,旨在以技术赋能教育创新,以智慧引领质量发展。
智领未来·拥抱AI教育新时代
活动伊始,与会教师观看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解读与分析》和《AI辅助教师工作》两部视频,从政策解读到实践应用,全方位把脉AI教育新趋势。教导主任王亚英并现场演示了deepseek、kimi、即梦等AI软件的操作方法,通过真实案例生动呈现了人工智能在教学设计、资源生成与课堂互动中的高效应用,为教师提供实用高效的"智能助手"。
数据驱动·精准把脉提质增效
各学科教师代表基于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数据,开展深度教学反思与经验分享:
综合组
五育并举绽芳华
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分享了他们在美育浸润、体育创新、科学探究和数字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生动呈现了学校在“五育并举”理念引领下的多元育人成效:
黄明婧老师以“‘音’为体验,‘乐’启素养”为题,强调沉浸式音乐体验对提升学生审美与素养的价值。
王平老师通过“点燃运动热情,从一堂体育课开始”,展示如何以创新体育教学激发学生参与和锻炼的动力。
姜红老师“深耕美育,静待花开”,分享在美术教育中融通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滋养心灵、涵育品格的实践。
邓磊老师倡导“以生为本,知行合一”,聚焦科学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王一尧老师围绕“践行川教理念,培养数字素养”,介绍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教育提升学生的数字化适应力与创造力。
语文组
深耕细作润童心
语文教师聚焦不同学段关键问题,分享了诸多提质增效的实践智慧。从三年级“爬坡期”的精准帮扶和四年级互学共进学法指导,到五年级常见教学误区的避让与破解,再到六年级“三心二意”教学法的情感与策略并重,充分展现了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深度思考与教育温度:
黄秀菊老师以“深耕课堂,共育语文素养之花”为题,强调课堂教学与素养培育的融合。
康娟老师关注学段“平稳过渡,有效衔接”,突出阶梯式成长的引导策略。
陈永老师“‘语’你同行,‘文’润童心”,分享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与人文关怀。
林豪丽老师主张“深耕课堂,灵动施策”,强调因材施教与动态调整教学决策。
袁艺文老师“深耕课堂找方法,细研教学避误区”,系统梳理教学陷阱及应对路径。
邓承艳老师“以‘三心’润桃李,用‘二意’谱华章”,阐释通过爱心、耐心、慧心和立意、创意实现育人使命。
英语组
创新实践促发展
英语教师聚焦教学创新与实效提升,从课堂实践、严管厚爱、三方阵教学及精准学情诊断等维度,分享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为英语学科发展注入了新思路与新活力:
石林于老师以“深耕课堂实践,赋能英语教学”为题,强调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实效。
龙红梅老师主张“严管厚爱,提质增效”,探讨在严格管理与情感激励中促进学生成长。
刘艳老师提出“深耕教学三方阵,笃行育人漫长路”,分享分层推进、多维协同的教学实践。
樊小铭老师关注“诊断学情,聚力提质”,介绍如何通过精准分析学情实现针对性教学质量提升。
数学组
精准施策启思维
数学教师基于个性化教学、思维工具培养、教学实践方法与精准提质等维度,分享了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与管理中的创新策略与宝贵经验,为推动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王文娟老师以“每一朵花都都值得呵护”为主题,倡导关注个体差异,实施有温度的教育。
袁甫老师强调“掌握数学工具,为思维能力发展提供系统支持”,引导学生借助结构化工具实现思维进阶。
刘雄梅老师秉持“知行合一,静待花开”,融合理论反思与课堂实践,践行踏实而温暖的教学之路。
庞清老师“向‘实’而耕,向‘准’而行”,聚焦课堂实效与精准诊断,提升教学质量与学习成效。
引领赋能·砥砺前行谱新篇
副校长高敏充分肯定了上学期学校取得的优异成绩,并明确提出“以数据驱动教学,用智慧赋能成长”来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校长滕德怀期望教师应主动拥抱智能时代,让AI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赋能者’而非‘替代者’,推进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助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数据赋能开拓新局,AI育人谱写华章。未来,我校将持续探索数智教育新路径,深化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助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推动学校育人质量不断迈向新高度,共创智慧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王亚英、黄蓉)
供稿:南充绸都在线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