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九月,天高一色。9月20日上午,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核心学术活动——“技能强国论坛”在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专家学者、高技能人才代表、企业代表及全国优秀技工院校师生代表荟萃一堂,交流经验做法,分享理论观点,探讨未来发展,共同擘画中国高技能人才发展的宏伟蓝图。

战略引领 凝聚共识

技能强国论坛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有关省份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同期举办,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届“技能强国论坛”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设置有主旨阶段、成果发布、主题演讲、交流对话及签约倡议五项议程。通过介绍最新理论观点、互动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体会,研究探讨技能强国建设路径举措。

近年来,面对科技快速进步对劳动者技能要求的影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近期人社部梳理地方经验举措,形成《“技能照亮前程”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政策汇编(2025年)》和《“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政策与实践》作为阶段性成果,在会场摆放,论坛现场还播放了《技能中国 未来已来》的视频短片。

大咖论道 洞见未来

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已成为世界潮流。

主题演讲环节,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以《狠抓技能人才队伍 赋能交通强国建设》为主题,从紧跟交通强国建设需要,创新完善职业人才体系、深耕交通强国实践,全面提升人才技能、结合行业发展特点,持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大力弘扬交通精神,努力成为开路先锋四个方面分享经验做法。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谢经荣以《职业教育促进技能劳动者成长成才》为题,结合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分享了关于技能强国的几点思考。人工智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遇的风险挑战,AI给就业、岗位、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同样前所未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蔡昉以《应对人工智能的就业挑战》为题,论述了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技术创新是推动大国重器发展的灵魂,高技能人才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之一,在推动技术创新从想法到成果的转化、实现及优化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首席技师郝春雨以《匠心铸就大国重器 双手托起航天梦想》为题,分享了团队如何突破核心技术,打破进口高性能电缆组件封锁,开启“中国制造”的励志故事,并分享了自己如何以郝春雨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探索科学、高效的育人方法,创立“五位一体教学法”,构建适用于宇航电装操作的标准作业程序体系的振奋故事。

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打工,人生还有没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正高级讲师姜雨荷用《没有逆袭的天才 唯有奋斗的青春》的主题分享,讲述了自己从初中毕业南下打工,到重返校园求学一技之长,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获得者的技能报国之路。

政企协同 共育英才

当天下午举行的交流对话议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政、产、学、研各界嘉宾围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新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技能帮扶、技能增收三个主题,展开交流探讨。

“在人社部宏观指引和广东省人社厅支持指导下,广州先行先试,创新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示范样板,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协同、社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育新生态。目前,我市链主企业已带动生态企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4.28万人次。”政府部门是各项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在“技能照亮前程”培训活动这一主题对话环节中,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宝城介绍了广州市在“技能照亮前程”培训活动中,通过政策支持,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服务产业链、人才链融合发展。

企业作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的重要一环,是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主体,在“技能照亮前程”培训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浙江海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兴分享了海天集团通过构建场景生态、标准生态、价值生态、赋能生态“四种生态”,破解生产制造企业中的“招工难、育人慢、留才贵”等难题。

2023年,杭州技师学院花费1500万元买下空客A320飞机当教具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杭州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邵伟军透露,该校近年来积极探索并系统推进“四维”产教融合模式,着力构建深层次、可持续的产教融合新生态。他认为,产教融合的本质是回归技工教育初心——真正让学生所学契合企业所用、让人才成长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与技工院校不同,中国东方教育集团具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市场化和灵活性等特点,更加贴近市场、聚焦产业、服务就业。中国东方教育集团总裁许绍兵围绕顺应产业发展,把专业建到产业链上、突出实践导向,让学生在“真枪实弹”中成长、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三个方面,分享了该集团在推进“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方面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我国的技能标准、培训模式等也走向了海外。2024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启动“一带一路”技能筑梦行动,促进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技能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山东德仁四方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际部总经理王霞围绕破解中企出海瓶颈、深化属地人才培养两个方案,分享了将职业技能培训推向海外,为国外企业和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具体做法。

职引变革 技创时代

新经济催生新职业,新职业呼唤新技能,新技能赋能新经济。

在“新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对话环节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认为,新职业的产生反映了产业发展前沿。新职业新工种的密集涌现,映照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生动图景。围绕如何发挥好新职业推动就业扩容提质,他建议建立职业标准体系,完善培训认证机制;鼓励和支持新职业相关平台企业、专业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形式发展壮大;打通产业发展前瞻、职业技能供给、评价标准建设、就业服务与创业扶持之间的协作链条,形成“产教评就创”一体化发展方案,释放更大就业与创新红利。

新职业的确立,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加广阔、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路径。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杨卫锋结合个人成长,分享了企业一线劳动者如何适应新技术、新职业的经历。

杨卫锋透露,初入宇通,他的工作是跟着老师傅固定螺栓,在一线积累丰富的装配维修经验后,他先后到新能源技术部、智能网联电气部任职,撰写《混合动力车用离合器分泵》发明专利,并已授权应用在近3万台“宇通新一代”混合动力车辆上。在参与公司智能网联项目运维的工作中,为了快速提升技能,杨卫锋对过程进行录像,闲暇时间熟记,并参与撰写《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上路通行测试申报方案》和《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测试与安全评估方案》。在他看来,越是新的事物,新的机会就越多,只要肯学、肯钻、肯创新,就一定能有突破。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负责相关应用构建、部署及内容生产的新职业之一,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是生成式AI技术与系统的核心使用者。华为GTS培训认证部全球院校业务总监党张波透露,华为目前已有相关人才数千人,并持续加强对生成式AI应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除该职业外,华为还成功申报了“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并围绕人工智能训练师、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等新岗位调整了人才体系。

北京北方至信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汉中从围绕高质量发展挖掘新职业、逐步健全新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新职业人才评价工作三个方面,分享了不断迭代更新新职业人才培养体系,造就高水平兵器“智造”技能人才队伍的经验做法。

技能筑梦 共富同行

技能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在“技能帮扶、技能增收”主题对话环节中,奥克控股集团股份公司副总裁王军从“三支通道”切入,分享了建立“管理、技术、技能”三支队伍人才成长机制,将培训与职级晋升、薪酬待遇直接挂钩,形成员工技能提升、收入增加和企业效益增长多赢局面的具体做法。

北京京东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兴伟分享了京东家政打造“培训—就业”模式,帮助未就业人员实现就业增收。2025年初,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就业优先”政策,京东启动“百县千镇十万就业”计划——联合地方政府将家政技能培训送到街道社区、田间地头,通过“订单式培训+精准就业输送”模式,让培训与岗位需求直接对接。依托京东平台流量和订单优势,确保上岗劳动者获得稳定收入,真正实现“培训即就业、就业即增收”的高质量就业闭环。

围绕科技助力、平台赋能,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数字政务总经理李毅强以一体化、智能化、生态化提纲挈领,分享了支付宝打造“报培学考岗”全链路服务平台、用AI实现“服务找人”、用SaaS工具赋能行业,推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劳动者实现技能提升、就业增收的经验做法。

除就业增收之外,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人社部指导各地技工院校发挥技能培养优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基础。本届大赛中,西藏技师学院也派出了选手和教师参加了这次技能大赛。西藏技师学院院长朗加透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构建全国技工教育援藏大格局是西藏技师学院高起点办学的关键支撑。至今,累计有100余人次援藏教师投入到西藏技师学院建设发展,成为学院专业教学工作的“顶梁柱”和中坚力量,参与学院“青蓝工程”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农牧区学生家庭走访,担任班主任管理工作,指导大赛选手训练。本届大赛西藏代表团共选派31名参赛选手,其中西藏技师学院占到21人,裁判29人,学院占到22人,征战本届技能大赛很激动很自豪。

得益于技能帮扶,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数控系2023级学生张伟走出了大山,于2020年在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数控专业学习,拥有了一技之长,并于今年7月成功进入航天二院699厂实习,书写了技能成就梦想的佳话。

联盟聚力 链动未来

今年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打造由企业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学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出服务、出管理的产教评技能生态链。

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是广东省2022年率先提出的一项创新实践工作,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培训链深度融合,取得积极进展。北京、河南等省份积极结合区域实际推动工作。

年初以来,安徽、福建、山东、河南等19个省份推动建设65条技能生态链,覆盖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低空经济、冰雪经济、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涉及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制造、生物制造、工业机器人、文化旅游、养老服务等多个行业产业,充分体现了技能人才对千行百业的赋能支撑。

论坛签约仪式现场,北京·消费电子领域的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北京博海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生物医药领域的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河南·智能制造领域的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焦作技师学院;广东·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佛山市技师学院等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合作伙伴纷纷走上台前,进行现场签约。

技工教育联盟(集团)是技工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而形成的合作方式,是近年来我国加快发展技工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十四五”期间,各地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组建了行业性、区域性等多种形式的技工教育集团。

签约现场,河南医药健康技师学院、华兰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张仲景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济宁市技师学院、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中煤工矿物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零跑汽车有限公司、浙江交通技师学院等技工教育联盟(集团)代表上台签约。

为扎实推进“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论坛最后,全国410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共同发出《“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河南倡议》;为全面提升技能人才评价质量与公信力,全国326家职业技能社会评价组织共同发出《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郑州倡议》。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娜 杨丽萍 通讯员 高怀亮 文 李新华 图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