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云飞/文
《礼记·学记》作为中国最早的系统性教育论著,其提出的"化民成俗"命题蕴含着深邃的政治哲学意蕴。
化民成俗的哲学根基
《学记》开篇"发虑宪,求善良"的治国纲领,郑玄注曰:"宪,法也。言发计虑当拟度于法式",孔颖达疏解为"谓人君谋虑政事,必先拟度旧法"。这种法天则地的政治智慧,实承《尚书·洪范》"皇建其有极"的传统,将教育制度的建构置于宇宙秩序的框架之中。文中"玉不琢不成器"的譬喻,既暗含《周易·系辞》"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又呼应孟子"性善"说中"扩充"的修养功夫。
《学记》"人不学,不知道"的论断,当与《中庸》"天命之谓性"对观。朱子《四书章句集注》指出:"道者,天理之当然",而"学"正是"复性明理"的过程。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架构,使教化实践既具有形而上的合法性,又保持现实操作的可行性。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所言"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实承此理路。
"师严然后道尊"的命题,折射出儒家对教化主体的特殊要求。王夫之《礼记章句》阐发:"严者,敬之至也。师道立则善人多,此天地生物之心也。"这种将师道尊严提升到宇宙论高度的诠释,使教化活动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成为参赞天地化育的圣功。
化民成俗的制度建构
《学记》详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的立体教育网络,郑玄注谓"此周制也"。考诸《周礼·地官》,乡遂制度与教育体系确实存在对应关系。这种分级施教的设计,既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又暗合"修齐治平"的儒家进阶理想。
"豫、时、孙、摩"四原则的提出,展现出先秦教育智慧的精微。孙希旦《礼记集解》解"豫"为"防患于未然","时"指"当其可之谓时","孙"即"循序而进","摩"则"相观而善"。这种既重预防又讲时机,既强调顺序又注重互动的教学理念,至今仍具指导意义。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的制度设计,与《周礼·地官·乡大夫》"三年大比"的记载相印证。这种周期性考核制度,既避免了"不教而诛"的苛政,又防止"学而不试"的懈怠,形成"藏息相辅"的良性循环。清人孙诒让《周礼正义》考订其制,认为这种考核"非以困人,乃以成人"。
化民成俗的社会功能
"化民成俗"的"化"字,《说文》释为"教行也",段玉裁注:"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这种强调潜移默化的教化观,与法家"以吏为师"的强制手段形成鲜明对比。王阳明《传习录》论教化"如时雨春风,沾被卉木",正得此中三昧。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论断,将教育提升到治国根本的高度。这种思想在汉代经学中得到制度性实践,如《汉书·儒林传》载公孙弘奏请"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开官方教育制度化之先河。宋明书院制度的兴盛,则是这一传统在民间社会的延续。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的命题,揭示了教育在文化认同塑造中的核心作用。清儒章学诚《文史通义》指出:"古者道寓于器,官师合一",这种政教合一的传统,使得文化传承与政治认同高度统一,形成独特的文明延续机制。
传统教化思想的现代转化
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化民成俗"思想启示我们:道德建设不能停留于法律规制,更需要文化浸润。如费孝通"文化自觉"理论所示,现代公民道德培育应立足传统资源,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价值共同体。
面对工具理性膨胀的教育异化,《学记》"教之大伦"的论述提醒我们重思教育本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报告提出"回归人文主义教育观",与儒家"成己成物"的教育理想形成跨时空呼应。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建设的成功经验证明,传统教化智慧在现代社会仍具生命力。通过创造性转化"礼乐教化"传统,可以构建既有文化根基又具现代特质的治理模式,实现"秩序与活力"的辩证统一。
结语
《学记》"化民成俗"思想体系,既是儒家政治哲学的精华凝结,也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制度密码。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的当代语境中,重审这一传统智慧,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道路的文化理解,更能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思想资源。当我们在现代性反思中重构教育本质、在文化自觉中重塑价值体系时,这份跨越千年的思想遗产,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作者:
孟云飞,出生于河南,199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2001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师从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供职于国务院参事室,兼任河南大学文学院书法文献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博士生导师。
其作品多次参加各种比赛、展览并获奖。书法风格潇洒豪放、妍美质朴,尤其注重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在“书法风格”研究方面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余篇文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研究》《新华文摘》《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书法》等国家级报刊公开发表;出版《二王书艺研究》等专著,主编《翰墨情缘》《艺海无涯》以及《中小学书法教材》等四十余本;录制《轻松学书法》系列光盘十余张,并在“中国教育”等多家电视台播出;主持、参加《书法风格研究》等省部级以及国家艺术科学规划等项目;曾获得文学艺术评论、国家第四十三批博士后基金等奖项。

河南文苑
河南文苑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