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市各地拔地而起的新兴影视基地,到全城联动的取景地推荐“刷屏”,当来自全国各地的短剧剧组带着摄像机、稳定器、补光灯穿梭在城市中,郑州这座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正在微短剧热潮中在乘风而上,成为排名全国前列的竖屏短剧摄制重地。

9月22日至24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指导,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广播电视局、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和红果短剧承办的“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即将在郑州开幕,昔日商都,为何成为新晋行业“竖店”?这场行业盛会又为何落地郑州?不妨跟着记者的脚步,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来一探究竟。

天时:时代机遇与文学底蕴相叠加

你是否有过在社交媒体或短视频平台被“微短剧”所吸引的经历?近年来,微短剧这一网络视听新形态凭借轻快的叙事特点、贴合大众的内容题材,用户规模与市场产值持续攀升。《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全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超500亿元,首次超越中国内地全年电影票房总额,迅速成为文化产业新风口。

2024年4月,郑州首次对全市微短剧产业进行汇总盘点,曾一度在全国通过网络视听平台机构自审通过播出的“竖屏”短剧行业中超过横店,成为全国第二。一石激起千层浪,郑州微短剧产业的发展基因与发展潜力逐步得到行业关注,被大众所了解。

目前,郑州市微短剧制作企业达82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仅前7个月就有20部重点微短剧和31部普通微短剧通过省广电以上部门审核备案,有2656多部通过网络视听平台备案上线微短剧,快步迈进、高速增长成为城市微短剧产业发展底色,吸引着越来越多剧组前来拍摄制作。

在时代机遇面前,郑州已经准备许久。据记者了解,微短剧最早起源于网络小说中的“片段预览”。为了能让受众更快地了解小说中的精彩情节,出品方往往会将文字片段拍摄成极短的视频预览,并植入在APP或广告窗口中。郑州作为当时全国头部的信息流集散地,丰富的网络文学资源储备让郑州各中小企业积累完成拍摄经验的初步积累,为厚积薄发做好准备。

站在时代风口前,郑州的微短剧产业及相关单位正围绕加强内容创作提升、推动建设全产业链园区、构建人才培训体系、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强化行业管理服务”等工作,强化产业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加快推动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向着“微短剧创作之都”不断迈进。

五方科技馆微短剧拍摄现场 郑州日报记者 李居正 摄

地利:交通枢纽与城市文脉相成就

当问到每一个剧组为什么选择郑州作为拍摄基地时,“交通便利”成为了一个不开的话题。郑州是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是全国12个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2小时高铁圈覆盖国内4亿人口的生活和消费,2小时航空圈覆盖中国90%以上人口和市场。

除了人员往来的便利,便捷的市内交通也是吸引剧组“扎堆”的重要原因。无论是演职人员的日常通勤,还是拍摄转场的实际需要,全市四通八达的地铁、高架桥、城市快速路都能给予剧组拍摄方便。“来郑州拍摄,对于全国各地的剧组而言,都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城市选择。”该行业有关工作人员说到。

当便捷交通优势串联起全市各具特色、风格各异的取景地,郑州多样化的场景选择也成为了许多剧组扎堆入驻的原因。今年四月,位于金水区的大志影视基地正式营业,包括不同年代家庭场景、华丽大堂、酒店房间、现代医院等在内的一万平方米室内实景为剧组拍摄提供“一站式”取景便利;8月28日,二七区樱桃沟街道西港短剧影视城正式揭牌,一条能够满足“剧本创作—拍摄制作—人才实训—IP孵化”的全链条产业生态正如火如荼地打造之中。

大志影视基地微短剧拍摄现场

除此之外,从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厚重文脉,到巩义杜甫故里、康百万庄园的人文气息,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郑州的文化遗产、古村老街、田园风光与现代化都市的繁华风貌交相辉映,为剧组提供取景便利的同时,也助力“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成为文旅融合新可能,微短剧发展新方向。

人和:政策支持与人才资源相融合

推动微短剧产业在郑州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城市资源禀赋的内在优势,也少不了持续有力的政策支持。

2024年5月18日,“河之南·游郑州”微短剧主题创作征集活动开启了“微短剧+文旅”的创作新思路。今年7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郑州市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从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精品化”传播创作工程、人才队伍培育等多方面出发,为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提供方向指引,并向2027年的“百亿目标”继续迈进。

微短剧《功夫萌宝》拍摄现场

微短剧《遇见少林有功夫》

当前,全市各区县有关部门正抓紧跟进,整合资源场景、细化奖补方案,为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今年4月22日,登封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登封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激励精品传播,针对微短剧取景地70%以上为登封市地标或场景、综合播放量达到1亿以上等条件的微短剧,经综合价值评测可给予一次性最高50万元奖补;6月15日,“赋能新视听 共创微短剧产业新生态”二七区微短剧产业发展推介暨集中签约仪式成功举办,拟筹备的《二七区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将通过七项支持措施,最高不超过50万元一次性奖励等方式,提升二七区微短剧产业竞争力。

除此之外,丰富的人力资源与人才储备也让许多剧组愿意来到郑州“招兵买马”。据了解,一个较小规模的剧组,都至少有30到40人组成,除了主演、群演等演职人员,还有摄影灯光、场务录音、美术造型、剪辑特效等岗位需要,便利交通与先发积累使全省各地影视人才来郑汇聚,尽显人才高地的城市优势。

9月,相约商都郑州,共话微短剧产业发展,为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继续贡献力量。

(正观新闻记者 李居正)


编辑:许怡童
统筹:梁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