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云飞/文
人生行至中年,仿若行至山腰。回望来路,青春已逝,梦想渐远;举目前瞻,山巅未至,责任愈重。中年男人,这个被社会赋予“顶梁柱”角色的群体,常在人前沉默,在人后叹息。他们的苦,不形于色;他们的累,不诉于口。然则,这份沉默并非无感,而是一种深藏于骨血中的担当与隐忍。
中年之苦,首在责任。责任之于中年男人,既是荣耀,亦是枷锁。少年时,世界是自我的延伸,梦想是自由的翅膀;而步入中年,世界却成为他人的依附。父母年迈,需其赡养;子女成长,赖其抚育;配偶相依,望其支撑。每一个角色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期待。责任本身并非负担,但当责任成为唯一的选择时,它便转化为一种无形的压迫。中年男人无法像青年那样“说走就走”,也无法如老年那样“退居二线”。他们必须站在生活的最前线,成为家庭的“最后防线”。这种角色的固化,使得他们在“自我实现”与“家庭义务”之间不断拉扯,最终往往选择牺牲前者,成全后者。
中年之累,亦在事业。此时的男人,多已在职场沉浮十几或二十余载。曾经的理想,或许早已被现实的琐碎磨平棱角;曾经的雄心,也在一次次挫折中消耗殆尽。他们不再是可以“试错”的年轻人,也不是可以“退休”的老者,而是必须“稳住”的中坚力量。
在职场中,中年男人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双重压力:一方面,他们必须对上级负责,完成越来越高的业绩指标;另一方面,他们又需对下属示范稳重与担当,成为“可依赖的人”。他们不敢轻易辞职,不敢轻易反抗,甚至不敢轻易生病。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倒下,整个家庭的经济链条将随之断裂。
孟云飞书法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更为隐秘的是,中年男人在事业中常常遭遇“身份的尴尬”。他们不再被看作是“潜力股”,而是“成本中心”;他们不再被鼓励创新,而是被期望“守成”。这种从“被期待”到“被消耗”的转变,使得他们在职场中逐渐失去话语权,陷入一种“被动坚守”的状态。
中年男人的苦,还体现在情感的压抑上。社会文化对男性的情感表达长期持压制态度,“男儿有泪不轻弹”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于是,他们习惯将情绪内化,将痛苦深埋。他们不敢轻易示弱,因为一旦示弱,便可能被视为“靠不住”;他们不敢轻易倾诉,因为倾诉往往换来的是“你想太多了”或“谁不累呢”。这种情感的压抑,使得中年男人普遍陷入一种“孤独者的困境”。他们在家庭中是“顶梁柱”,在职场中是“中坚力量”,在朋友圈中是“靠谱大哥”——却唯独不是“自己”。他们渐渐失去了表达情感的能力,甚至失去了感知情感的能力。他们的内心如同一座孤岛,外表坚固,内里荒凉。
中年男人的累,最终体现在身体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代谢减缓,疾病频发,身体开始发出各种警告。然而,面对这些信号,中年男人往往选择忽视。他们不敢体检,因为害怕查出问题;他们不敢休息,因为害怕耽误工作;他们不敢慢下来,因为害怕被时代抛弃。这种对身体的透支,是一种“慢性自杀”。他们用今天的健康,换取明天的安稳;用此刻的忍耐,换取未来的不确定。他们深知,一旦身体崩溃,所有的责任、事业、情感都将化为泡影。然而,他们依然选择前行,因为“不能停”。
然则,中年男人的苦与累,是否只是悲剧的代名词?未必。正如尼采所言:“凡不能杀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中年男人的苦,是一种“承担的苦”,它虽沉重,却也孕育着尊严;中年男人的累,是一种“责任的累”,它虽艰辛,却也通向成熟。在负重而行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明白:人生并非一场自由的飞翔,而是一段责任的跋涉。他们不再追求“我是谁”,而是思考“我为谁”;不再执着于“我想成为什么”,而是践行“我必须守护什么”。这种从“自我”走向“他者”的转变,正是中年男人精神成长的标志。苦与累,不再是他们需要逃避的命运,而是他们主动承担的选择。正是在这份承担中,他们找到了存在的意义,体悟了生命的厚重。他们或许不再轻盈,却更加坚定;或许不再锋利,却更加温润。
中年男人,是这个时代最沉默的群体。他们不言苦,不诉苦,却将苦化作行动;他们不怨累,不惧累,却将累化为担当。他们是家庭的基石,是社会的脊梁,是文明得以延续的隐秘力量。愿我们在谈论中年男人时,不只是看到他们鬓角的白发、眼角的皱纹,更能读懂他们沉默背后的深情与坚韧。愿社会不再仅以“成功”或“失败”来评判他们,而是以“承担”与“坚守”来理解他们。负重而行,是一种命运,也是一种荣耀。
作者:
孟云飞,出生于河南,199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2001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师从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供职于国务院参事室,兼任河南大学文学院书法文献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博士生导师。
其作品多次参加各种比赛、展览并获奖。书法风格潇洒豪放、妍美质朴,尤其注重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在“书法风格”研究方面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余篇文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研究》《新华文摘》《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书法》等国家级报刊公开发表;出版《二王书艺研究》等专著,主编《翰墨情缘》《艺海无涯》以及《中小学书法教材》等四十余本;录制《轻松学书法》系列光盘十余张,并在“中国教育”等多家电视台播出;主持、参加《书法风格研究》等省部级以及国家艺术科学规划等项目;曾获得文学艺术评论、国家第四十三批博士后基金等奖项。

河南文苑
河南文苑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