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见证新时代伟大成就,2025年暑期,河南经贸职业学院金融学院组织青年学子奔赴安阳、洛阳、长葛等地,开展以“领悟红旗渠精神、重走总书记考察足迹、聆听抗战老兵故事”为主题的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支专项团队、三十余名师生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时代脉搏,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

一、安阳之行:在文明根脉与精神丰碑中汲取奋进力量

7月中旬,“赤焰寻迹・时代先锋”实践团首站抵达安阳,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与精神对话。

在殷墟博物馆,实践团以“甲骨文的文化自信”为主线展开沉浸式研学。面对三千年前的青铜重器与神秘甲骨,队员们驻足凝视,惊叹于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通过与殷墟考古队青年工作者交流,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三维建模、信息化技术等现代科技在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中的创新应用。“原来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守旧,而是要找到创造性转化的路径。”一名队员在研学笔记中写道。大家纷纷表示,将结合金融专业背景,探索传统文化IP数字化、金融化的新可能。

随后,实践团走进红旗渠纪念馆,在声光电交织的沉浸式展览中,重温林县人民十年修渠、战天斗地的壮阔史诗。沿着蜿蜒的渠岸徒步前行,队员们切身感受当年建设者们在太行山腰开凿“人工天河”的艰辛与伟大。在红旗渠青年洞前,全体队员庄严宣誓,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殷切嘱托。

实践团还专程走访多位红旗渠建设亲历者和老党员。一位老人动情回忆:“当年300名青年突击队员住山洞、啃窝头,硬是用双手打通了这条‘生命渠’。你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红旗渠精神结出的果子!”朴实的话语让队员们眼眶湿润,深刻体会到课本上的精神背后,是无数人的坚守与牺牲。

二、洛阳之行:在古都新韵中见证高质量发展答卷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青衿红途”实践团走进千年古都洛阳,探寻城市发展的“智造”密码与“文化”活力。

在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洛轴),实践团与“老中青”三代技术工人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这家“老字号”企业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当听到老工人讲述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攻克技术难关的经历时,队员们深受震撼,真切认识到制造业的“硬核”实力源于一代代工匠的潜心钻研与不懈奋斗。

带着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实践团走进白马寺与龙门石窟。在白马寺,队员们认真聆听佛教文化传承故事,并与僧人交流寺院在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方面的实践。在龙门石窟,队员们不仅被精美的石刻艺术所折服,更被夜晚龙门灯光秀和以佛像为原型的文创产品所吸引。“科技让文物活了起来,也让文化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队员们感叹道。

为了解文化传承在基层的落地情况,实践团走进洛阳老城区社区,向居民赠送精心设计的洛阳主题文创小礼品,并围绕本地文化保护与发展展开调研。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中,居民们畅所欲言,为团队提供了大量鲜活的一手资料。

三、长葛之行:在口述历史中捍卫红色记忆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红星闪闪队”实践团深入革命老区长葛,以抢救性记录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保存珍贵的红色记忆。

实践团第一站便是探访抗战老兵。队员们带着摄像机,走进老兵家中,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从枪林弹雨的战场细节到战友间的生死情谊,老兵们或激昂或哽咽的讲述,被镜头一一记录。“老兵布满皱纹的脸庞、珍藏多年的勋章,都是历史最鲜活的注脚。”队员们表示,他们正在制作“口述历史纪录片”,为后人留下珍贵影像资料。

在长葛烈士陵园,实践团敬献花圈,肃立默哀,缅怀革命先烈。在长葛革命展馆,队员们仔细研读抗战时期的报纸、日军侵华罪证照片等史料,与老兵的口述相互印证,构建起完整的历史证据链。

带着收集到的故事与史料,实践团走进当地中小学,开展“捍卫历史记忆,奋进复兴之路”主题宣讲。队员们用老兵的真实经历和展馆的实物证据,生动讲述抗战历史,有力驳斥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言论。“面对那些说‘抗战是编造的’人,我要把今天听到的讲给他们听,用真相反驳谎言!”一名小学生在听完宣讲后坚定地说。

随着三支队伍陆续返校,河南经贸职业学院金融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学院团总支书记表示:“这次实践是一次深刻的国情教育,也是一场生动的精神洗礼。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引导更多学子将专业所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青春之我,书写奋进新篇章。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