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人:赵迎

主持人:北京时间中午13点、欢迎听众朋友们继续关注Fm1048广元交通旅游广播《音乐有话说》,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嘉良哥、每天中午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听的歌。

今天《音乐有话说》邀请到了一位嘉宾:赵迎老师,是我们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文联首届“百家推优工程”优秀文艺家奖获得者。

其代表作品有:《印象广元》《成都印象》《你的江南》《风中的行者》等。

虽然赵老师不是四川人,但《印象广元》这首歌曲、就是由我们赵老师来演唱的,今天节目中就为大家来分享这首歌曲,那么节目一开始、首先请赵老师给各位听众朋友来打个招呼。

嘉宾: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好。

主持人:赵老师您这是第几次来广元了呢?

嘉宾:应该说每次从老家山西来四川,从四川回山西,广元都是必经之路,只是专程来广元采风、游玩的话,这应该算是第四次吧。

主持人:那这一次来广元 都有哪些行程安排呢?

嘉宾:去年10月,我跟随我们成都市文联文艺创作采风团来到广元,游览了翠云廊,但是因为行程安排较紧,没能去剑阁古城走一走,所以这次来广元采风,写点既有人间烟火气、又有世外桃源景的作品。

主持人:所以广元也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来演唱了《印象广元》这首歌曲。那想知道赵老师 您去了翠云廊之后,都收获了怎样的灵感和美好的体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嘉宾:我觉得翠云廊有“五美”

古柏群之美:翠云廊拥有着历经千年沧桑仍生机盎然的庞大古柏群,这些古柏高大挺拔,形态各异,有的像孕妇临产,有的像淌肠柏,有的像天桥柏,构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

历史文化之美:翠云廊见证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这里有秦朝的“皇柏”、蜀汉的“张飞柏”,每棵古树都蕴藏着独特的故事,走在其间,仿佛穿越回了古代,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

自然生态之美:翠云廊所在的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古柏与周围的山水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是人们远离城市喧嚣、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

建筑风格之美:翠云廊内的建筑风格独特,古色古香。如“汉德驿”等旅游公共设施仿照古代驿站的形制修建,驿站外立有一尊“张飞植柏”塑像,展现了古代建筑的魅力。

四季景色之美:翠云廊的四季各有特色,春天古柏吐翠,生机勃勃;夏天绿树成荫,凉爽宜人;秋天树叶金黄,如诗如画;冬天古柏傲雪,别有一番韵味。不同季节的景色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我眼中的翠云廊不仅是一处美丽的风景名胜,更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

主持人:那后来就和魏华老师 一起来创作了《印象广元》这首歌曲?

嘉宾:第一次跟随四川省文联中青年文艺人才创作采风团来广元采风的时候就有心为广元创作一首作品,不过当时我们采风团的一位成员,资阳市文联原主席、词曲作家魏华刚好写了这首《印象广元》,于是她就提出让我来演唱这首作品,因为我是唱作人嘛,所以我俩一拍即合,就这么愉快的达成了合作。

主持人:那在您印象当中的广元都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和特色呢?

嘉宾:广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有剑门蜀道,那是古代的交通要道,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其雄伟壮观让人惊叹。还有女皇武则天的故乡就在广元,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和文化遗迹。

主持人:那在自然风光方面呢?

嘉宾:广元的自然风光也毫不逊色,有美丽的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那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大自然的瑰宝。还有曾家山,四季如画,景色宜人。

主持人:我还看到您的朋友圈、也经常会发一些自己烹饪的美食,那来到广元,有没有品尝过广元的一些特色美食呢?

嘉宾:广元凉面、剑门关豆腐印象深刻!

主持人:说到剑门关豆腐、我们广元有七绝、苍溪红心猕猴桃、米仓山绿茶、青川黑木耳、朝天核桃、苍溪雪梨、广元橄榄油、以及您说到的剑门豆腐,这次有机会都可以去尝尝。

嘉宾:其实像广元这样的灵杰地灵之地,本身就可以给我们艺术创作者带来无穷无尽的灵感,也希望有机会成立一个工作室来做一些音乐的创作。

主持人:聊了这多,那接下来我们就和大家一起 来分享由魏华老师作词作曲,赵迎老师来演唱的这首、献给广元的歌曲《印象广元》

主持人:刚才听完了我们赵老师演唱的《印象广元》那请问您、一般是如何开始创作一首音乐的呢?

嘉宾:对我来说,灵感是开启创作的关键。它可能来自生活的某个瞬间,一段情感经历、一处美丽的风景,甚至是一个突然闪过的念头。

主持人:那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您会先从哪个方面来入手呢?

音乐人:有时候我会先从旋律开始,在脑海里捕捉那些能够打动自己的音符,试着把它们组合起来,形成一段流畅的旋律线条。也有时候会先有一些歌词的构思,围绕着这些文字去构建旋律。

主持人:那在旋律创作方面,您有什么特别的一些技巧或者方法吗?

音乐人:其实最最重要的还是文化和情感,因为技巧和方法这些东西是在学生时代就应该去完成的功课,而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情感和文化领悟来调动自身具备的这些技巧和方法,当然,艺无止境,所以技巧和方法也是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的这么一个过程。

主持人:那歌词呢?您觉得如何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歌词?

音乐人:我觉得就是要从艺术的真善美这三个点来创作,歌词要讲真言,讲善言,讲美好的语言。

主持人:来关注下听众朋友的留言、他说、赵老师您创作了这么多首音乐,在创作中、会不会遇到瓶颈呢?赵老师您又是如何来克服的?

音乐人:当然会遇到瓶颈,有时候会感觉思路枯竭。这时候我会放下创作,去体验生活,或者听大量不同的音乐,从中获得新的启发。也会和其他音乐人交流,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主持人:还有这位听众朋友说他想知道创作一首完整的音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呢?

音乐人:这可不好说,有的可能几天就能完成,有的可能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取决于很多因素。

主持人:那能不能跟我们这些音爱好者分享一下一首作品从灵感的萌发,到最终呈现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嘉宾:一首音乐从整体构思开始,先要确定作品的情绪、风格、体裁、适用对象和表演形式,然后就是确定作品的曲式结构,是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还是各种多段体。接下来就要从节奏律动、调性色彩、还有旋律的发展手法等专业技术上去做详细的安排了。如果说一个人的认知和能力决定着他的世界有多大,那么在音乐创作上,一个人在创作技术上的认知和能力,同样决定着他所能够呈现出的音乐世界——这就是在创作阶段需要确立的主题内容。

主题内容创作出来以后,就进入了配器环节,配器法通常被誉为“作曲四大件”之一,字面含义是指给声部分配乐器,这就说明,在分配乐器之前,主题旋律、主要声部以及乐曲的结构因素已基本确立。有的音乐尽管主题旋律很美,但就像一朵没有绿叶陪衬的花。通过乐队伴奏之后,主题旋律的表现力在和声、节奏、副旋律、声音色彩、背景气氛等方面的衬托下得以加强,从单一的旋律线条拓展到更加广阔的听觉维度空间,使作品听起来更加有声有色。

作品的编配完成以后,就开始进入录音环节。可能很多人还不太了解,现在的音乐制作是一个什么样的流程,只知道现在的音乐制作技术很发达,很多乐器都可以通过安装音色资源库,来选择所需要的乐器音色进行编配,虽说现在的音源从音色效果上来说,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乐器音色都能做到以假乱真,但是有三点可能永远都无法比拟真实的器乐演奏,那就是人的思想、情感、还有每样乐器固有的一些独特的演奏技术。无论是一首器乐作品,还是一首声乐作品也好,没有思想是苍白的,没有情感是干瘪的,而没有技术则不成方圆。

如果把录音和后期制作比喻成是一道凉拌菜,那么在录制环节,录音师的任务就是负责配菜,把主料和辅料都准备好。在后期制作环节,混音师的任务就是通过他对于作品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认知水平、业务能力和审美风格来进行最后的加工和调味。当然这只是一个观点上的比喻,事实上,混音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因为它涉及到很多的学科,例如物理学、声学、材料学等等,跟配器法一样,不是只言片语就能解释清楚的。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一首音乐作品从创作、配器、录音、后期制作直至最终呈现所经历的四道程序的一个简单阐述。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分享您创作音乐的经验和过程。相信这会给很多热爱音乐的朋友们带来很大的启发。接下来的时间、是不是也跟我们广元的听众朋友们分享一首您的代表作品呢?

嘉宾:那就跟大家分享我来到成都以后创作的第一首主打歌,也是当年在中央电视台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获奖的作品《成都印象》,由我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的,希望能够把这首歌带给广元的听众朋友们。

主持人:《成都印象》这首作品是什么时候创作的?

嘉宾:2008年即将大学毕业前夕。

主持人:那这首作品都已经问世有整整十六年了吧,那近期 您有没有为我们创作新的作品跟大家分享呢?

嘉宾:就是我去年12月获得成都市文联文艺创作精品扶持签约的作品《羌笛》。

主持人:那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首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

嘉宾:记得去年七月去阿坝州茂县采风,拜访羌笛传承人赵昆先生的时候,他有聊到过吹奏羌笛需要分场合,因为过去的老人们认为羌笛曲调太过哀怨,不能在婚宴和生日庆典上吹,更不能在重大节日上吹。而如今,寨子上天天有人吹,节日庆典上有人吹,更有演奏者将羌笛吹上了电视,吹向了海外。事实上,吹奏羌笛并没有带来所谓的“丧气”,反而把更多的游客迎进了羌寨,也让更多人亲耳目睹了这一古老民族乐器的人文艺术魅力。寨子里的人们也从古老的习俗与现实的矛盾纠葛中走了出来,把羌笛吹得越来越靓。

南北朝时庾信的《拟咏怀》这样写道:“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这些早期诗作中的字眼似乎奠定了羌笛悲凉的基调,而实际上哀怨悲愁的确是诗中羌笛千年未变的主题。而所谓的人生,也许就是一次次破碎和一次次重生吧。为了治愈内心的满目疮痍,人们不断地去找到一个个出口。而那些能够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艺术作品,就成了通往出口的一个个通道。人们在艺术的世界里哭过、笑过、走过、痛过,在泪水中获得清洗,又在共情中获得力量!

国学泰斗南怀谨先生在临走之前,说出过这样的一句诗:“人历长途倦老眼,事多失意怕深谈”,我想这不仅仅道出了他的心路,也道出了众人的心声。尽管生命中有着许许多多难以言表的苦楚伤痛,可这唯一的解药,依然是对生活发自内心的那份热爱,且不是吃一次就能治愈,而是药不能停。

正如我的这首作品当中所写道的那样:“再着盛装邀远客,一曲羌笛与君听”,希望能用这样的一首作品,来凝望最初的凝望,唱响未来的畅想。

主持人: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欣赏由著名词作家 刘新圈来作词,赵迎作曲演唱的这首新歌《羌笛》带给大家。同时也非常感谢赵迎老师今天在节目中和我们一起分享了他的一些音乐作品,特别是《印象广元》这首歌曲也给我们广元的儿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次感谢赵老师,来做客《音乐有话说》。

《音乐有话说》/主播嘉良 2024年5月赵迎访谈录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