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制造业普遍承压的当下,见到苏州欧坤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的杨总,却总能被她的能量状态感染——她谈吐从容、目光笃定,一言一行都透着一股令人安心的“踏实力量”。

不少合作伙伴评价道,她是客户和团队心中名副其实的“定心丸”。

定力之源:成长型思维与能量场建设

与许多制造业企业主不同,杨总身上少见焦虑痕迹,更多是一份沉静向上的力量。她将这种状态的来源归结为两点:成长型思维和能量场建设。

“可能得益于我从小生长的环境不缺爱,性格比较开朗。对于困难,我一直将它视作成长的礼物,每次遇到挑战我都会告诉自己,只要跨过这个坎,人就又进阶了。”她微笑道。这种稳定正向的能量场,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整个团队与客户圈。

                       

她强调,企业管理者的心智状态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你的认知水平、情绪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团队士气、客户信任甚至供应链信心。越是在困难时期,企业家的定力越发重要。”

逆势增长的“欧坤现象”:寒冬时节,正是练内功的好时机

当不少制造业企业抱怨订单减少、利润下滑时,欧坤电器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车间繁忙、设备升级、团队稳定扩张。“别人看到的是风险,我看到的是机会。”杨总表示,“市场低迷期,正是企业拉开差距、夯实内功的最佳时机。”

她坦言自己并非激进型经营者,相反,她更强调“保守与稳健”。她的投资逻辑始终基于三点:稳定的客户订单结构、良性的现金流动,以及清晰的三至五年战略推演。

“我会不断反问自己:未来要往哪个方向走?要达到什么程度?然后倒推分析——要实现那个目标,团队应该具备什么水平?与客户的配套状态应该怎样?现在需要做什么?一旦明确,就会坚定执行。”她表示,“制造业没有奇迹,只有基本功和提前量。”

今年,欧坤电器与企商盈平台达成合作,引入外部专家团队推进精益生产与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在杨总看来,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关键一步,想要实现高效发展,必须借助专业力量完成系统升级。

超前半步:从“迎合市场”到“引领需求”

近年来,欧坤电器实现了一系列跨越式发展:2017年荣获“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19年成功在江苏省股权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挂牌。

自2020年起,公司持续加大研发与智能化投入,先后引入双色注塑工艺、完成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建成十万级医疗车间,并顺利通过IATF 16949(汽车行业)和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评“智能制造车间”。目前,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二十余项。

在当时客户仍以家电行业为主的情况下,杨总的很多决策并不被身边人理解。“很多人问我,客户没有提出要求,为什么我们要主动投入这么多做改造?”杨总坦言,“这个问题就像是争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而我的逻辑很简单:只有超前搭建好平台,机会来了才接得住。”

事实证明这些布局极具前瞻性。“不仅因为平台升级改造赢得了更多机会,更是在升级后没多久,不少客户就开始要求供应链具备16949认证,而欧坤早已准备就绪。”

这种“超前半步”的策略,几乎贯穿欧坤电器所有重大决策。从模具研发、设备迭代,到组织变革、引入企商盈的精益生产与人力资源项目,杨总始终坚持:不是等客户要什么才给什么,而是提前想到客户将来需要什么。

柔性力量:女性领导力重塑智造新生态

作为机电模具行业少有的女性创业者,杨总认为,专业能力是最好的沟通语言。“我从模具设计做起,有二十多年技术积累。当我与客户深入讨论技术参数、工艺方案和品质细节时,他们认可的是我的专业度,而不是性别。”

“制造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杨总指出,“过去拼的是胆量和资源,现在拼的是精细管理和技术创新。在这方面,女性具有天然优势:注重细节、沟通能力强、更有韧性。”

参观欧坤电器的车间时,可以亲身感受到女性“她设计”特有的细腻和人文关怀。“我们的车间实现了自动化运作,设备在独立区域运行,而操作人员则在舒适的空调控制室内工作。”杨总介绍道,“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员工的工作舒适度,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持续学习是杨总提升专业领导力的重要途径。大学毕业后,她从未停止进修的脚步:从上海交大EMBA到博商商学院,从新华管理商学院到维多利亚大学硕士课程,她的学习轨迹与企业成长同步共进。

她表示,持续学习让她在与客户、团队沟通时更加自信从容,也让企业决策更加科学严谨,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态度影响了整个团队。“当团队看到我不断学习,他们也会积极提升自己。当我们引入内部培训计划,组织学习精益生产、质量管理等课程,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

团队与传承:打造"自运营"组织

欧坤电器创业十余年,核心团队几乎无人流失。杨总将此归功于“共享成长”的理念。“我希望公司的发展有老员工的一份,他们陪伴企业走过最艰难阶段,这份信任无以回报。”

她也不强求儿子接班,而是更强调企业自身的可持续运营。“我的目标是打造一个自运营的组织,不管谁在位,公司都能健康运转。”与企商盈平台合作,引入外部专家团队推进精益生产与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在杨总看来,这是打造“自运营组织”的关键一步。

“我们正在打造自运营体系,培养团队成员成为超级个体的同时,又在团队中互相协作,发挥各自特长。这样我能腾出更多精力专注于战略性和创新性工作。”她表示,“这需要完善的制度、流程和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

目前,欧坤电器还在积极推进自动化改造与技术研发,希望从纯代工逐步转向具有专利壁垒的科技型制造企业。“这是下一阶段的关键跃升。”从负债百万到产值五千万:关键转折与战略抉择回顾创业历程,杨总坦言起步堪称艰难:“别人最多是白手起家,我起步却是负债百万。”最困难时,她带着年幼的儿子睡在纸板车间,夜以继日地赶工生产。“那个时候没有太多杂念,唯一的信念就是活下来。”

很大的转机来自一个被业内视为"烫手山芋"的项目。当时,这个项目因技术要求高、利润空间薄,被多家供应商婉拒。然而杨总却果断接单。“虽然前期测算确实不盈利,甚至可能要贴钱做,但我看到的是团队成长的机会和技术突破的可能。”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团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和生产挑战,成本一度超出预算。杨总顶住压力,亲自带队攻关,与技术人员一起熬夜改方案、调参数。“我始终相信,最难的项目往往能锻造最优秀的团队。利润可以计算,但能力和信誉的积累是无价的。”

令她惊喜的是,这个看似不划算的项目最终成为企业发展的转折点。该项目不仅顺利量产,订单量持续增长,产品更远销海外多个国家。“正是这种永不放弃的执着打动了客户,让我们在业内建立了可信赖的专业形象,也赢得了客户的长期信任。”

回顾这段经历,杨总深有感触:“别人不愿接的单,往往藏着最大的机遇。正是这些存在技术壁垒的项目,让我们实现了能力的跃升。”她认为,当你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时,商业回报自然会随之而来。市场观点:拒绝焦虑,聚焦内生增长面对当前市场环境,杨总的态度理性而清醒:“中美贸易战、行业内卷……这些外部因素对中小制造业实际影响有限。很多时候是企业自己陷入了认知焦虑。”

她指出:如果对外的业务比较多,产值在两三个亿以上,或许会受到外在政策的影响。但如果在这之下,其实还是有广阔的空间。

“市场始终存在结构性机会,任何时候都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医疗器械、AI、新能源行业……新兴领域不断涌现,“不是市场没了,而是你的产品类别和赛道有没有扩充出去?”

她直言,市场并没有萎缩,只是在转移和升级。“很多时候只是我们在给自己找借口。认知决定视野,圈子影响心态。如果你身边的人都在抱怨,那你很难看到机会。”

杨总始终将这份心力与认知落地到实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下,聚焦内力修炼——夯实团队、升级技术、提前布局、跨界学习。

未来布局:从代工制造向科技智造企业转型

目前,欧坤正在推进自动化改造与技术研发,希望从纯代工逐步转向具有专利壁垒的科技型制造企业。“代工模式天花板明显,我们必须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杨总表示,“未来公司会重点布局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打造企业的核心技术壁垒。”

其中包括战略级规划:建设研发中心、专利布局、人才引进、数字化转型等也在不断推进,全面推行数字化管理的同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对于下一个十年,她目标明确: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三到五倍的增长,并在细分领域成为"客户首选解决方案提供商"。

结语:确定性,是自己长出来的

在与杨总交流的两小时中,她多次提到“确定性”一词。“很多人抱怨市场不确定,但其实确定性不是等来的,是企业自己长出来的——通过战略前瞻、技术积累、团队建设,一步步构建起来的。”

从负债创业到产值五千万,从技术设计到全面管理,从个人能量到组织系统——杨总带领欧坤走过的路,正是一家制造企业向内扎根、向上生长的典型样本。

而在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的今天,或许只有像欧坤这样:回归本质、超前布局、系统成长,才能在变革的时代,持续捕捉价值、穿越周期、赢得未来。

—— 关于苏州欧坤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苏州欧坤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自2013年落户于苏州以来,始终专注于精密制造领域。公司集研发、制造、生产于一体,主营业务涵盖精密塑胶模具设计与制造、注塑成型、表面处理、零件CNC加工以及零配件的组装,是一家集研发、制造和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公司发展稳健,现已建成5200余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与十万级医疗无尘车间,下设模具、注塑、组装及医疗产品专用车间,装备自动化生产线,硬件设施先进,智造能力卓越。

目前,欧坤电器拥有员工超百人,始终坚持“诚信、创新、共赢、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凭借扎实的工艺积累、严格的质量体系和持续的超前投入,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精益理念,不断提升产品与服务价值,与合作伙伴共创价值、共赢未来。

作者:边奕华

审核:苏林

供图:华界先驱报

编辑:苏林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华界(中山)新媒体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投稿邮箱:1659343835@qq.com 

内容转自来源:华界先驱报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