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金融这片竞争激烈的红海之中,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银消金”)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备受瞩目。表面上看,其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在股东背景、风控能力及数字化转型的助力下实现了显著提升。然而,深入剖析便会发现,这家公司在快速扩张的背后,实则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正逐渐成为其前行道路上的绊脚石,甚至可能威胁到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从盈利模式来看,宁银消金的短板十分明显。尽管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实现了65.96%和50.17%的同比大幅增长,但其盈利高度依赖传统信贷利差。当年利息净收入占总收入的98%,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仅贡献0.62亿元。在当前宏观经济低位运行、利率持续下行的大环境下,公司综合年化利率区间已被压缩至3.6%-24%,优质客户利率更是接近行业底部,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与此同时,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高达16.98亿元,占利息净收入的58%,资产质量对盈利的敏感性暴露无遗。这意味着一旦资产质量出现波动,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受到极大冲击。
资本补充压力也如同高悬在宁银消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虽然资本充足率维持在监管要求之上,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23年的12.55%降至2024年的9.68%,随着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张,资本补充需求愈发迫切。尽管宁波银行通过两轮增资将注册资本提升至36亿元,但公司资本内生补充能力有限,2024年未分配利润仅为2.73亿元,远低于资本净额53.20亿元的规模。若未来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或监管资本要求提高,过度依赖股东支持的资本补充模式将使公司陷入被动,削弱其独立发展能力,甚至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而面临生存危机。
业务模式方面,宁银消金以“自营为主、联营为辅”,但线上联营业务占比较大的现状不容忽视。截至2024年末,线上联营业务占比69.70%,线下自营及自营业务规模虽有提升,但自主获客能力仍显不足。与银行系消费金融头部公司相比,宁银消金的线下渠道布局尚未形成规模化优势,线下业务余额150.26亿元,仅占总资产的25.45%。而且,线上联营业务对第三方平台(如蚂蚁、腾讯等)的依赖度较高,这不仅导致渠道议价能力弱,还存在数据依赖性强等问题。2024年,公司线上自营业务占比仅4.85%,远低于行业领先企业的20%以上水平。这种渠道结构的不平衡限制了客户获取的多样性,一旦平台政策调整或流量成本上升,公司业务增长将面临瓶颈。
股权结构高度集中是宁银消金的又一隐患。宁波银行持股比例达94.17%,合肥百货和深圳华强合计持股5.83%。这种结构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股东支持,但关联交易风险也随之而来。2024年公司同业拆入资金/资本净额为28.5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示出对外部融资的过度依赖。若未来股东资本补充能力受阻,公司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此外,公司在业务协同上对宁波银行的依赖也较为严重,2024年宁波银行通过140亿元同业授信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但这种“输血式”合作模式的可持续性存疑。一旦母行战略调整或监管政策收紧,公司将面临资金成本上升或融资渠道受限的困境,进而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
在金融科技投入与风控方面,宁银消金同样存在不足。2024年金融科技投入虽达到2.10亿元,同比增长32.3%,但其资本化比例从2023年的5%提升至8%,短期研发支出的资本化倾向虽能改善财务表现,却不利于长期技术积累。公司虽已上线40多套消费金融系统群,但日均处理能力(日百万级)与头部企业(如蚂蚁集团的千万级处理能力)仍有较大差距。在风控领域,公司虽采用小额分散策略缓解信用风险,但贷后管理仍依赖传统手段,智能化催收和反欺诈模型的迭代速度较慢。2024年拨备覆盖率虽提升至174.54%,但仍低于行业头部企业的200%以上水平。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中小客户还款能力下降,公司资产质量将面临更大压力。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宁银消金的处境也不容乐观。消费金融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2024年行业头部化趋势显著,前五名公司市场份额占比超过40%,而宁银消金排名第七,处于第二梯队。在客户争夺战中,公司面临来自银行系消金公司和互联网平台系公司的双重挤压。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也进一步加剧了公司发展的挑战,2025年相关新规要求加强风险分类和拨备计提,对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的收紧,可能限制公司通过同业借款等高杠杆方式扩张的灵活性,增加合规成本,侵蚀利润空间。
宁银消金与其他银行系消金公司在客户基础、渠道资源和品牌影响力上存在明显差距。其他银行系公司依托母行零售客户资源获取优质客户,而宁银消金客户多依赖第三方平台导流,资质相对下沉,风险敞口偏高。在渠道资源上,银行系公司可通过母行网点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宁银消金线下渠道仍在发展初期,自营团队覆盖范围有限。品牌影响力方面,宁银消金独立品牌认知度低,主要依赖宁波银行背书,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力。
宁银消金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面临的资本补充压力、渠道依赖性、股东结构单一化、金融科技短板、风控能力不足以及激烈的行业竞争和严格的监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未来的发展。若不能尽快在风险控制、渠道优化和科技投入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宁银消金很可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消费金融市场中逐渐被边缘化,甚至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

九州商业观察
九州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