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谢庆 通讯员 陈墨
眼下正值秋粮生长关键期,巩义市孝义街道遭遇持续干旱,田间玉米、大豆等作物因缺水叶片卷曲,农户望着日渐蔫弱的庄稼急得团团转。
关键时刻,巩义市农业农村局主动靠前协调,推动尚未完成验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前投入使用,以“未验先用”的创新举措,为抗旱保秋注入“及时雨”。
孝义街道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自今年初启动,聚焦农田水利设施升级,着力构建“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保障体系——项目规划铺设滴灌与喷灌管网,新建机井并配套电力抽水设备,同步开挖排水沟渠,原计划9月初完成验收后正式投用。然而入夏以来,当地降雨量较往年同期减少近六成,连片农田旱情凸显,部分地块因灌溉不便面临减产风险。
“秋粮丰收是农户一年的指望,等不起也耗不起!”面对紧迫形势,市农业农村局迅速组建专项协调组:一边对接施工单位复核工程质量,联合水利、气象部门会商旱情;一边组织18个农技指导组、60名技术骨干下沉一线,逐地块排查墒情。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创新引入第三方全流程验收模式,对施工环节实时把关。旱情发生后,第三方机构紧急对已建成的灌溉主管道、5眼新打机井、8眼升级老井及配套设施开展监测,确认均达设计标准。
在此基础上,市农业农村局启动应急机制:在严格留存验收资料、明确施工单位后续质保责任的前提下,先行开放设施供农户使用,同时协调供电部门完成机井通电,保障灌溉系统高效运转。连日来,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与施工队技术员奔走田间,手把手教农户操作智能闸阀,根据作物需水量精准调节灌溉时长。“以前浇两亩地得拉水管跑大半天,现在开闸即灌,3小时能浇完5亩地!”龙尾村农户程尚位看着舒展的玉米叶,愁云尽散。截至目前,提前启用的设施已覆盖1000余亩秋粮田,抗旱浇水效率提升40%以上。
推动设施提前投用的同时,市农业农村局同步督导施工单位倒排工期,确保9月初全部设施达标验收。“民生实事不能等‘完美验收’再落地,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最紧迫的‘验收标准’。”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实践既守住工程质量底线,又以“技术兜底+应急响应”模式回应民生需求,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出“建设与惠民同步”的新路径。当前,这套“未验收先服务”机制持续发力,为秋粮丰收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