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
1904年7月1日 郑州第一所小学——郑州官立高等小学堂正式开学上课。
由郑州知州饶拜飏创办并自任“总理”。校址设在东里书院内,第一年招收学生42名。
1949年7月1日 《郑州日报》出版发行。
为中共郑州市委机关报,4开4版。新华社郑州支社同时建立。报社社长为漆鲁鱼,社址在裴昌庙街。1950年3月毛泽东主席为该报题写报头。1961年停刊,1963年10月22日复刊改为晚报。2002年5月恢复出版《郑州日报》。
郑州日报
1953年7月1日 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始。
第一次人口普查的内容主要有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民族5个项目,范围是行政区划内的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回族自治区、郊区的15个行政街,24个自然街,105个乡,835个自然村。此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为50.47万人,比1949年增加3.08万人。郑州解放后至2000年,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共进行过5次人口普查。
1954年7月1日 国营郑州第一棉纺织厂竣工投产。
国营郑州第一棉纺织厂位于郑州市棉纺路,1953年5月1日动工兴建,有纱锭5万枚,布机1528台。至2000年底,有职工5232人,固定资产3.66亿元。
国营郑州第一棉纺织厂
1956年7月1日 郑州市综合通信大楼建成营业。
郑州市综合通信大楼位于二七路,由国家投资99万余元,于1954年6月25日动工兴建。首次引进安装民主德国生产的2000门步进制市话自动交换机,敷设了郑州市第一条地下电缆管道2.6皮长公里,初装机1244户,郑州市内电话开始使用自动拨号,结束了河南省没有自动电话的历史。
郑州市综合通信大楼
1957年7月1日 郑州市人民委员会机关由天成路迁至互助路新址办公。
1992年7月1日 河南省第一家中文传呼台——中讯传呼中心在郑州开通。
1995年7月1日 《郑州市城市房地产市场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1999年7月1日 郑州市开始全面禁售含铅汽油,改售无铅汽油。
2000年7月1日 全国首家“健康促进示范村”落户巩义市北山口村。
7月2日
1949年7月2日 郑州市人民政府宣布取消街公所,改为区公所,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关,执行市政府工作任务。
1950年7月2日 郑州市解放后第一个戒烟所成立。
郑州市禁烟委员会于1950年5月19日成立,随后发布禁烟戒毒公告。7月2日,郑州市民政局、公安局、卫生局共同筹备在二道胡同成立郑州市戒烟所。
1991年7月2日 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生产的5辆30吨载货车下线,宣告“郑州东风”汽车的诞生。
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车间
1996年7月2日 郑州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建成。
公司由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和英国太古公司合资开办,注册资金1800万美元,是全球王牌企业在郑州投资的第一家。公司位于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大道68号,占地6.25公顷,年生产能力6万吨。
7月3日
1927年7月3日 吉鸿昌强渡黄河,击溃奉系军阀汤玉麟部。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十九师师长吉鸿昌,为策应北伐,于当日夜,从巩义市西北南河渡镇寺湾村北1.5公里的黄沙峪强渡黄河,击溃奉系军阀汤玉麟部。为纪念此事,特立吉鸿昌渡黄河纪念碑于黄沙峪。石碑卧式,长方形,高0.99米,宽2.15米,厚0.1米。正面行书“天堑飞渡”,下部刻小字“奉贼祸豫,屯集河北,吉公世五,7月3日夜于黄沙峪渡……”后石碑被土掩埋,断裂为两块。一块出土于1978年,存扶沟县吉鸿昌烈士纪念馆。一块出土于1979年,藏巩义市文物保管所。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1996年7月3日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到郑州市考察。
先后考察了长城铝业公司、郑州肉联厂、国棉三厂、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亚细亚商场,为期3天。
7月4日
1959年7月4日 郭沫若来郑视察花园口、商城遗址。
亲笔留诗:“郑州又是一殷墟,疑本仲丁之所都。地下古城深且厚,墓中遗物富而殊。佳肴仍有黄河鲤,贞骨今看商代书。最爱市西新工地,工厂林立接天衢。”
7月5日
1965年7月5日 郑州市郊区南曹、祭城公社突遭狂风、冰雹袭击。风力9到10级,冰雹大如鸭蛋、小如枣,持续15分钟,拔树毁屋。
1984年7月5日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开工兴建。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是107国道干线公路上的咽喉桥梁,是当时黄河上最长的公路桥。大桥南起郑州花园口,北抵河南省原阳县刘庵村,全长5449.86米,桥面宽18.5米、137孔。1986年9月17日全部竣工,10月1日正式通车。时任中顾委主任的邓小平为大桥题写“郑州黄河公路大桥”桥名。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夜景
7月6日
1993年7月6日 郑州市内电话号码由6位升至7位。
国家数据通信公用分组交换骨干网郑州节点建成开通,市内电话全网完成程控化。
7月7日
1958年7月7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郑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第一次召开全市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郑州市第五届委员会。至2000年,已召开12次全市团员代表大会。
1991年7月7日 郑州黄河游览区建成大禹纪念馆。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的时代洪水泛滥,禹受命接替父亲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用堵塞与疏导相结合等方法终平水患。因治水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其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郑州黄河游览区大禹纪念馆,以唐三彩壁画的形式,再现了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业绩。
1999年7月7日 郑州大学被正式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项目院校。这是河南唯一入选“211工程”的高等院校。
7月8日
1951年7月8日 赵继贤公审大会在郑州华美医院广场举行。
赵继贤,新中国成立前曾任直隶督军署军法课长、京汉铁路管理局局长等职。1923年2月7日前后,赵秉承吴佩孚、曹锟旨意,指使反动武装破坏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逮捕屠杀工人,造成著名的“二七”惨案。1951年5月10日,赵在苏州被公安机关逮捕,7月5日,河南省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审理,认定赵继贤对镇压“二七”大罢工、杀害林祥谦和施洋等烈士负有直接责任。1951年7月16日,在汉口江岸召开公审大会,武汉市人民法院宣布判处赵继贤死刑。会后,立即将赵继贤绑赴江岸车站,在当年林祥谦烈士遇害的地方执行枪决。
1992年7月8日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并勉励:“说到做到,真抓实干。”
朱镕基视察高新区
1993年7月8日 国内规模最大的新型轻质建筑墙体材料生产厂家——竹林新型建筑材料厂开工奠基。
竹林新型建筑材料厂,位于巩义市竹林镇,占地1万多平方米,主要生产国家专利产品“竹林”牌轻墙板(钢丝网架夹心板),用于高楼大厦的内外隔墙、老楼加层等建筑,年产各种新型墙体板40万平方米。
7月9日
1990年7月9日 当日夜至10日凌晨,中牟、新郑、密县、登封、巩县、荥阳、二七区先后遭到暴风雨、冰雹袭击,造成农作物受灾,民房倒塌,电力、通信线路中断。
1991年7月9日 河南省第一家以信息手段促销的经济组织——郑州购销信息发布中心成立。
7月10日
1983年7月10日 全国第一家乡镇企业报纸——登封县《磴槽矿工报》创刊。
1990年7月10日 全省文明村户建设经验交流会在荥阳召开。
1994年7月10日 国家中部地区技术贸易中心授牌仪式在郑州市河南科技市场举行。
2000年7月10日 新“郑州大学”成立。
郑州大学
新郑州大学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涵盖理、工、医、农等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为河南省教育厅直属的综合性大学。新郑州大学包括新校区、南校区、工学院、医学院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493亩。拥有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9万人、研究生1200人,博士点9个、硕士点73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
7月11日
1953年7月11日 郑州暴雨,索须河决口13处,金水河下游漫堤,冲毁桥梁13座,许多地方积水高达1.15米深。
1957年7月11日 大雨连降两天,郑州市内人民公园、杜岭街洪水倒灌,河医路口以西积水半米。金水河下游决口,飞机场进水半米。
7月12日
1960年7月12日 郑州市召开归国华侨代表大会,正式成立郑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并选举出首届委员会委员25人。
1983年7月12日 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郑州市北大清真寺翻修落成。
北大清真寺
郑州清真寺,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始建于元末明初,位于郑州管城回族区区委东侧清真寺街,是郑州市内仅存的3座明清建筑之一(其他两个为文庙和城隍庙)。寺坐西向东,占地17亩,中轴线上有大门、望月楼、大殿,两侧有陪殿、讲堂、沐浴房、殡仪馆。寺内存有明宣德年间两个紫铜香炉,上有铭文印文章,为稀世之物。1953年、1982年郑州市政府两次拨款共40万元对其进行翻修,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7月12日 郑州火车东站货车洗刷消毒站投入使用。
主要洗刷运输化学品、农药及一二类牲畜的车辆。消毒站建有调节沉淀池—生物转盘—活性碳吸附塔废水净化处理设备,具有三级去污能力。
郑州火车东站
7月13日
1931年7月13日 荥泽、河阴二县合并为广武县。
隋开皇年间设荥泽县,治所在今荥阳故城东北约17里处。其后经过多次废立,明代成化八年(1472年)因黄河泛滥,旧县被淹,遂南迁至今古荥镇,仍称荥泽县。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置河阴县,以县置于黄河之南而得名。治所屡有迁移,皆在今荥阳市东北一带。1931年与荥泽县合并为广武县。广武,位于今荥阳市东北13公里处,北部紧临黄河。隋开皇四年(584年)置县,属郑州,治所在今荥阳广武镇,因境内有广武山,故名。1935年广武县更名为成皋县,1936年5月又复名广武县,1949年并入成皋县。
1955年7月13日 郑州市开始实行粮食定量供应。
郑州市人民委员会制定《关于进一步整顿城市粮食统销工作试行定量供应工作方案》,对非农业人口实行以人定量,按户供应,人均定量15公斤,并颁发新的购粮证。
河南省粮票
7月14日
1991年7月14日 河南省第一个大型水上娱乐项目——水上世界在郑州市人民公园建成开放。
人民公园水上世界
1998年7月14日 巩义市被科技部列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
巩义市作为全国第一批科技先进县和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是继广东南海、山东龙口之后,第三个被列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的县(市)。
7月15日
1986年7月15日 郑州市内环路建成并通车。
郑州市内环路工程于1986年3月上旬开工,总投资3024万元,全长28公里,新建道路面积22.95万平方米。由城东路、金水路、经三路、黄河路、沙口路、二环支路、嵩山北路、西站路、桐柏路、建设西路、华山路、汝河路、淮河路、郑密公路、航海路等路段联接形成。
1986年7月15日 小提琴手薛伟在伦敦第十届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决赛中获得第一名。
小提琴演奏家薛伟
薛伟,1963年出生于郑州。1985年到英国伦敦格尔豪音乐学院学习。1986年7月,参加伦敦第十届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大赛,赢得金奖并囊括了其他所有奖项。1989年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聘为教授,成为该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
1989年7月15日 河南省第一座集装箱型密封式垃圾中转站在二七区和平路投入使用。
郑州垃圾中转站
1989年7月15日 伊春市向郑州市赠送两只小熊“伊伊”、“郑郑”及两只猴面鹰。
7月16日
1985年7月16日 郑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1988年7月16日 郑州市承办的河南省第一届农民运动会开幕。
全省17个地市的农民体育代表团参加了7个比赛项目。
1991年7月16日 郑州市商业大厦、百货大楼、紫荆山百货大楼进入全国100家最大百货商店之列。
国家统计局根据1990年商品销售额、实现利税额、人均销售额等经济指标,排出全国100家最大百货商店。
1999年7月16日 “中国·郑州”外宣网站开通。
设有郑州概览、郑州要闻、投资环境、城市建设、郑州经济、郑州交通、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科研教育、旅游天地、郑州各地等11个栏目。
7月17日
1958年7月17日 郑州黄河花园口出现自有水文记录以来罕见的特大洪峰。洪水水位达94.42米,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秒。
1964年7月17日 郑州纺织机械厂试制成功全套黏胶纤维设备,获全国工业新产品一等奖。
郑纺机生产车间
1983年7月17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巩县视察工作。
7月18日
1958年7月18日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临黄河视察。
周总理在郑州黄河大桥抢险阵地
1958年7月中旬,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段(简称三花区间)发生了一场自1919年黄河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的最大的洪水。洪峰经过京广铁路郑州黄河大桥时,将11号桥墩冲倒,相邻两孔钢梁落入水中,连接南北的交通中断。中央政府、河南省、山东省立即召开防汛紧急会议,组织动员200多万军民上堤防汛。周恩来总理于7月18日亲临黄河抗洪前线,视察水情,指挥抗洪。深夜视察京广铁路黄河大桥抢修工地,看望工人,8月5日,又视察了修复通车的京广铁路黄河大桥。
1989年7月18日 郑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成立。
1991年7月18日 郑州市沿黄一带1.33万公顷稻田发生稻蝗。
7月19日
1946年7月19日 周恩来到郑州视察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
7月20日
1958年7月20日 郑州市连续11天的降雨停止。
这次降水从7月10日开始,是郑州气象记录上连续降雨天数最多的一次。
1989年7月20日 中国第一艘用于旅游的全垫升式水陆两栖气垫船——“郑州号”旅游气垫船在郑州黄河游览区下水。同年10月7日在黄河岸边旅游码头举行开航式。
“郑州号”黄河气垫船
7月21日
1986年7月21日 郑州市天然气市内输配工程破土动工。
天然气输配工程开工
1985年5月7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由中原油田供应郑州市生产生活用天然气。1986年7月21日,天然气市内输配工程在郑州市东郊开工,9月底第一批施工设计的管网焊接安装就绪,部分用户庭院户内管安装具备通气点火条件,10月6日第一批用户点火使用。此后,郑州市天然气市内输配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输气点火。到2000年,全市累计敷设市内输配管网1217公里,范围是东起老107国道,西至西环路,北到北环路,南至航海路90平方公里的区域。
2000年7月21日 《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在郑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
7月22日
1984年7月22日 郑州市走读大学举行首届毕业生毕业典礼。
20世纪90年代的中州大学
郑州市走读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由郑州市人民政府创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于1980年,原名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郑州分校,1981年改为郑州市走读大学,1985年4月改名为中州大学。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陈云亲笔题写校名。中州大学是中西部省区唯一一所采取单独招生,举办高等特殊教育的学校。
1994年7月22日 郑州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1991年郑州市成立军民共建双拥模范城领导小组,1994年7月22日,郑州市被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1996年郑州市再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2000年郑州市连续第三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7月23日
1843年7月23日 黄河在中牟九堡决口。
7月黄河水暴涨,出现历史上罕见特大洪峰,直冲中牟下汛八堡新堤坝。23日,黄河于中牟九堡决口,河堤垮塌100余丈。30日,清王朝命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敬徵、侍郎何汝霖查勘中牟九堡决口情况。
黄河决口后百姓流落失所
1980年7月23日 邓小平视察郑州。
23日清晨6时,邓小平乘坐的专列沿着铁路专用线驶入郑州市区北面的河南省委第三招待所。邓小平听取省委的工作汇报后指出:农村要发展,要注意两点,一是政策要正确,二是科学种田。提拔青年干部,光靠推荐不行,要下去发现人才。上午10时左右,邓小平到花园口大堤,仔细观看黄河主流的流量,询问黄河泥沙的情况和防止泥沙淤积的措施。提出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汛期防洪问题,还是要搞小浪底水库。15时30分,乘专列离开郑州。
邓小平视察郑州
7月24日
1951年7月24日 郑州市妇联将西大街原华宾园澡堂改为妇女浴池,从此,郑州有了公共女浴池。
1955年7月24日 中共郑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
会议于8月3日闭幕,历时12天。出席会议代表295人,列席代表90人,代表全市9300余名党员。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郑州市委员会和郑州市监察委员会。
1998年7月24日 《严格禁止机动车在市区鸣喇叭的实施意见》在郑州市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上研究通过。
郑州市区的禁鸣标志
同时下发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机动车在市区鸣喇叭的通告》,自当年10月起,郑州市禁止机动车在市区北环道以南、西环道以东、107国道以西(不含以上各路)、航海路以北(含航海路)的区域内鸣喇叭。
7月25日
1991年7月25日 郑州市果树研究所培育的西瓜优良品种获奖。
西瓜评奖
在连云港市举行的“首届全国西瓜优良品种评选”活动中,郑州市果树研究所培育的西瓜优良品种“郑州8902”、“郑州8901”、“郑州8903”分别获得第一、二、三名,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7月26日
1986年7月26日 河南省第一家拥有全国最大的钴-60示范装置的郑州市钴-60辐照中心建成。
郑州市钴-60辐射中心建设规模为装置钴源50万居里,总建筑面积8598平方米,具有国内先进水平。1988年3月16日通过验收。
7月27日
1927年7月27日 冯玉祥提议设立郑州市政筹备处。
1927年6月冯玉祥和汪精卫举行“郑州会议”,冯玉祥占据河南。6月13日,武汉国民政府任命冯玉祥为河南省政府主席。7月27日,冯玉祥提议设立郑州市政筹备处,并任命王正廷为郑州市政筹备处处长。1928年3月18日,河南省国民政府将郑县城区划出设置郑州市,将郑州市政筹备处改为郑州市政府,委派刘治洲为郑州市市长。这是郑州第一次建市,历时一年零十个月。
1928年的郑州市政府
东魏武定七年(549年),孝静帝将颍州改名郑州,谓最早的郑州。郑州作为州一级行政区名称,开始于隋初。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悉罢天下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并将荥州改名为郑州,下辖荥阳、成皋、密、内牟(即中牟)、苑陵等县,州治成皋。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郑州为管州,州治自成皋移至管城,管城亦于当年从中牟分出单独为县。隋大业二年(606年),管州复称郑州,下辖管城、汜水、荥阳、荥泽、圃田、新郑、原武、浚仪、酸枣、开封等11县。此后一直到明初,郑州治所多设于管城。清代曾两次升为直隶州,直到1913年,郑州直隶州改称郑县。1948年郑州解放后,在郑县城区设立郑州市,直属河南省领导。
7月28日
1955年7月28日 国营郑州市面粉厂开始试车生产。
郑州面粉厂位于市区沙口路1号,是郑州市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国有粮食加工企业。1953年开工建设,厂区占地1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到2000年,有固定资产1亿元。
7月29日
1988年7月29日 郑州市劳务市场开业暨首届劳务交流大会举行。
劳务市场
1996年7月29日 郑州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正式开通。
郑州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前身为1985年5月25日郑州市公安局总值班室设立的“报警求助电话”和“局长公开电话”。1988年10月1日,市公安局设立“110”匪警电话。1996年7月29日,具备接警指挥功能的“110”报警服务台正式开通,并向社会公布。同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110”报警服务台精神文明示范窗口。1998年11月,市公安局将指挥中心统一为“110”报警服务台,隶属于警令部,成为高科技、现代化接警指挥功能的综合接警指挥系统。
忙碌的“110”指挥中心
7月30日
1985年7月30日 郑州市晶体管厂引进美国软磁盘生产线投产。
7月31日
1961年7月31日 郑州市人民委员会制定《商城遗址保护管理暂行规定》。
商代城墙现存遗址
郑州商城遗址位于郑州市老城区管城回族区的大部和金水区的南部,是一座商代前期城市遗址,距今已有3600年的历史,是商王汤所建的“亳都”。1950年发现,面积约25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商代前期都城遗址。商城遗址内涵丰富,包含的遗物最晚的是商代中期,为研究早商文化、先商文化以及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郑州商代遗址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7月21日,成立郑州市商代遗址保护管理所。2000年5月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颁发《郑州商代遗址保护管理规定》。
1987年7月31日 全国第四届台胞青年夏令营河南分营在郑开营。来自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的51名青年台胞和大陆各省的28名青年台胞参加了开营式。
7月
1882年7月 郑州东里书院由原址东门里迁至花园门街(今管城区书院街)路北。
1932年7月 郑州地区第一家现代化经营方式的官办银行——交通银行郑州分行设立。
1936年7月 中共郑州工委在郑州陇海花园成立,楚光甫任书记。
1948年7月 中牟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
1948年10月中牟县政府旧址
中牟县位于河南省中部,郑州市东部,东邻开封市,南与尉氏县、新郑县接壤,北濒黄河与原阳县隔水相望。西汉初置县,县域面积1393平方公里,2000年总人口为673058人。
1952年7月 郑州市进行第一次全面工资改革,国家机关确定以“工资分”作为统一的工资计算单位。
1954年7月 河南省政府迁郑后建造的第一家省级宾馆——河南省政府交际处建成。
河南宾馆
位于金水路126号,1953年7月动工建,占地34亩,投资44.8万元,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主楼为三层大屋顶民族风格建筑,高15米,床位115张,是当时较高档次的宾馆。1966年改称河南省国际旅行社,1976年改名河南宾馆,曾多次接待过中央领导和外国元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都曾在此下榻。
1955年7月 郑州市豫剧团成立。
郑州市豫剧团送戏下乡
其前身是1949年8月由艺人白华、彭贯一、马清喜等人在密县组成的群乐剧团。1955年7月被命名为郑州市豫剧团,首任团长白华。2000年8月合并入郑州市豫剧院。剧团创作演出的《都市风铃声》和《风流才子》获中国戏剧最高奖——“文华奖”。
1959年7月 郑州最早由企业修建的游泳池——郑州火车头体育场游泳池建成投入使用。
郑铁体育馆
位于庆丰街14号,占地1474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平方米。池身纵轴为南北向,砖混结构,长50米,宽25米,水深1.2米~4米,10条泳道,3米和5米跳台各1个。
1989年7月 建国后,郑州市第一所私人创办的中学——河南创新高级中学成立。这所私立中学是由省会郑州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创办的,始建在河南农业大学子弟中学校园内。
河南农业大学子弟中学
(原载于2011年12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郑州历史上的今天(1840-2000)》)

志说商都
“志说商都”是中共郑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打造的宣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