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罢晚餐,习惯性地翻阅朋友圈,一位好友发布的东西瞬间点亮了我的眼眸:“人到中年,不妨活得洒脱一些,不必再小心翼翼、委曲求全。你不欠任何人,真正该取悦的,是自己。不求惊艳岁月,只愿温暖余生。”
这段话说得真好,究竟是他的原创,还是从别处搬运,此刻已不再重要。俗话说,言为心声,语为人镜。言语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直接反映,也是内心世界的生动描绘。
朋友50多岁了,正值壮年,在安阳一家知名驾校做副校长,为人厚道,是典型的谦谦君子风范,时不时地发一些正能量的语句。但真正触动我的,是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通透,是历经岁月沉淀后,那份从容不迫的心境——不再慌慌张张地追赶,不再哭哭啼啼地抱怨。
其实,人到了中年后都会面临一道看不见的门槛,或者说是解不开的困惑:你究竟该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对自己是满意还是失望?是“躺平”还是“内卷”,是越来越“贬值”,还是越来越“升值”?
心理学家荣格说:“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常常从四十岁开始。”
如今,我也早已跨过不惑之年,也曾在日记本中写下这样的体会:进入四十岁,人生就从1.0版进入了2.0版,而1.0版和2.0版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一个是被动,一个是主动,恰似常见的失眠和熬夜,失眠呢是睡不着,熬夜呢是不想睡。
前一段,我忽然明白了,也坚定地相信,中年或许是大多数普通人生命中的高光时刻,也是大有可为的黄金时期。你的前半辈子可能属于他人,活在他人的窠臼里,那就把后半辈子还给你自己,去勇敢地追随你内在的想法吧。
若此时仍然唯唯诺诺,那么这一生就难免窝窝囊囊了。所以,该吃吃,该喝喝,有事别往心里搁;该玩玩,该睡睡,闲来喝酒别大醉。生命就像一场花开,该绽放时就努力绽放。
泰戈尔在《用生命影响生命》一诗中写道:“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人活出了真实而独特的自我,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成为一个发光体,照亮了自己,温暖了他人,也点亮了生命的旅途。
这些人都是真正睿智的人,在各种干扰、困扰的迷雾中,坚定地挺立,做自己生命中的那道光。毕竟,一旦错失中年的良机,步入老年之后,人走茶凉,枯木朽株,许多想做的事,便再无多少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