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心堂(002727.SZ)再度加速扩张,以全年新开门店1867家的成绩,夯实其“万店时代”地位。然而,门店规模跃升并未带来成比例的业绩增长,反而揭示了这家药品零售巨头在激进扩张背后的管理困局与盈利危机。

根据公司最新披露的2024年业绩预告,一心堂预计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1亿—1.5亿元,同比下降高达72.7%—81.8%,创下公司自2014年上市以来的最差表现。而扣非净利润预计也同比下滑超过五成。这份“成绩单”无疑为持续多年的跑马圈地战略敲响了警钟。

成本失控,新店变“负资产”

一心堂自身在公告中坦承,大量新开门店带来房租、装修、人工等运营成本显著增加,而多数新店仍处于培育亏损期,拖累整体利润表现。截至2024年末,公司门店总数达到11,498家,较2023年净增1243家,扩张步伐甚至快于去年。然而,门店数量的激增与盈利能力的严重背离,暴露出其成本控制机制的滞后。

管理半径的快速拉长,使公司内部运营压力陡增。尤其中后端管理系统未能及时匹配扩张规模,导致资源调配效率下降,使得许多新增门店沦为负担而非利润增长点。

医保违规频发,暴露管理漏洞

更令市场侧目的是,一心堂2024年还遭遇了医保基金监管“重锤”。国家医保局在年中发布通报指出,一心堂旗下多个定点门店存在串换药品、超量开药、违规医保结算等严重问题。医保局对公司负责人进行约谈后,一心堂开展自查并退回违规医保资金1070余万元。

业内专家指出,该类问题背后折射的是一心堂在快速扩张中暴露出的内部管理短板。一线门店在业绩压力下的激进行为,以及总部监管力不足,最终演化为损害公司声誉与政策合规性的重大风险。

泛健康与新零售并进,盈利贡献仍低

尽管传统门店业务增长乏力,一心堂在泛健康与新零售领域展现出一定突破。2024年公司新零售板块同比增长47.6%,其中O2O渠道占比达78.2%;泛健康业务销售同比增长29.3%,美妆、个护品类表现抢眼。

然而,从盈利角度看,这些新业务虽具成长性,却尚未形成对利润的实质支撑,更多仍处于“烧钱换规模”阶段。尤其是美妆、健康食品等品类毛利率较低,供应链管理难度大,短期内难以填补药品主业盈利的下滑空缺。

“回购提振”难掩信心下滑,跨界探索引争议

面对市值承压与业绩滑坡,公司实控人阮鸿献提出以不超过1.5亿元资金回购股份,试图提振市场信心。然而在基本面承压、业务盈利性弱化的背景下,此举更多被解读为安抚投资者情绪的“短期疗法”。

与此同时,一心堂频频跨界探索边界引发争议。从高调进军美妆零售,到尝试彩票销售,公司边界不断被拓宽,但也暴露出其主业增长乏力下的焦虑。尤其是在医保违规风波未平、管理体系待完善之际,跨界业务的合规性与战略聚焦能力亦成为市场关注重点。

稳增长与强管控的战略重建时刻

展望2025年,一心堂表示将以“存量门店经营质量提升”为核心策略,强调优化成本、强化服务能力、提升运营效率。然而,真正的考验在于其能否从“追求速度”转向“精耕细作”,真正建立起以盈利能力为导向的稳健发展模式。

在连锁药店竞争白热化、电商平台冲击持续加剧的背景下,盲目扩张已非胜负关键。一心堂亟需重构其内部管理体系,强化风险控制与业务合规,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走出一条更具韧性的发展路径。

从“千城万店”的壮志雄心,到“盈利见底”的冷酷现实,一心堂的经历为所有急于规模化的零售企业敲响警钟。在中国药品零售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今天,唯有稳中求进、精细运营,方能在监管趋严与竞争加剧的夹缝中谋求真正的增长。                          

撰文丨九裘小妹

编辑|塔尔·小康A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