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的晨曦暮色里,总有一抹红色身影格外耀眼。马龙,郑州市应急管理局一名职工,脱下工装后便化身为穿梭于献血站与志愿服务现场的 “热血先锋”。十五年如一日,他累计献出 18600 毫升热血,用实际行动将 “奉献” 二字镌刻成人生最动人的注脚。

2008 年,汶川地震如撕裂苍穹的惊雷。彼时身着戎装的马龙,在部队电视画面里目睹废墟下挣扎的生命,内心被巨大的悲痛与责任感填满。“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这个念头驱使他第一个冲进部队医院采血点,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献血。尽管这次饱含深情的善举因系统原因未被记录,但那份想要为受灾同胞驱散阴霾的初心,如同深埋的火种,在他心中熊熊燃烧。同年因公外出采购的马龙在天津滨江道献血车前再次驻足。当殷红的血液缓缓流入采血袋时,他或许不曾想到,这竟是开启自己十五年热血征程的序章。

从军营到职场,身份在变,热血未凉。2017 年,在中共郑州出口加工区管委会(现名:郑州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工作的马龙,被单位门口的献血车唤醒尘封的记忆。而真正让他系统投身无偿献血事业的契机,始于 2021 年加入河南省省会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在这里,他不仅深入学习献血知识,更将个人善举升华为守护生命的使命。当得知原单位同事孩子罹患白血病急需换血,他第一时间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用行动诠释 “多一份加入,就多一份希望” 的信念。

支撑马龙十五年如一日坚持献血的,是他对生命的敬畏与大爱。他常说:“每次采血针扎入胳膊的瞬间,都能听见生命的低语。” 那些等待血液延续生命的患者,就像在黑暗中寻找曙光的旅人,而他的热血,正是照亮生命的希望之光。他记得某个深夜,接到血站紧急用血求助后,顶着寒风奔赴献血站;他难忘收到患者康复短信时,那种跨越生死的感动。351.4 小时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和870.19小时的红十字志愿服务时长背后,是无数个温暖瞬间 —— 在社区宣讲急救知识时群众专注的眼神,在献血站与志同道合者并肩奉献的身影,还有全家总动员参与公益时孩子眼中闪烁的光芒。

2025 年 3 月,马龙在生日当天完成了一次特殊的献血。单位党委领导得知后,特意为他举办生日庆祝活动,温暖与感动交织在那一刻。而在 5 月 1 日的今天,这个特殊的劳动节,马龙迎来了自己在郑州的第 50 次献血。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特意为他颁发荣誉奖杯,一同做公益的志愿者、各界人士和优秀工作者纷纷前来,以集体献血的方式庆祝五一劳动节,也为马龙送去祝福。

作为共产党员,他用热血践行初心使命;身为退伍军人,他将军人的担当融入每一次善举;作为志愿者,他让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精神在城市间流淌。在他眼中,那些闪耀的荣誉勋章,远不及患者康复时的微笑珍贵。

如今,马龙依然步履不停。他期待用自己的故事点燃更多善意之火,让无偿献血的队伍如江河奔涌,让生命的希望在大爱中永恒传递。这不是一个人的传奇,而是千万个心怀善意者共同谱写的生命交响,在岁月长河中奏响最动人的乐章。

文:李中洲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急救天团

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急救天团)传播应急救护与法律保障知识,让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人人敢施救、人人得急救,救人于危难,传递正能量。

+ 关注
查看更多文章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