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楚水
香光居士董其昌华亭人也。西晋陆机,陆云兄弟亦华亭人也。陆洛诵者,非谓二陆兄弟之外其他人也,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乃董文敏先生对二陆兄弟之尊称。欲闻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陆机先生慷慨赴死,让隔过N多世纪华亭画派鼻祖香光居士,戚戚然而叹之:
当日两贤敝精销魂,为文章,树旗帜,施英声者,皆就烟空。惟河山寥阆,墟落不移,一一鹤声唳江月耳!
有点感慨,有点悲壮。认为二人词赋亦如土苴也,非谓珍珠,难免又让人伤感。远没有谭复生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那么振聋发聩。甚至认为:
此中江山墟里自古有之,顾必借两贤名。两贤不存,而河山之名,千载如故。则土苴之为传也亦运矣。今之为土苴者,即昔为土苴也,讵无传乎?
感慨万千,叹为观止。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其认为也只有一代贤相张居正,见而奇之,以陆机《文赋》谓为信然,视为至宝。而这位一人独擎大明中兴---张丞相,死后却被鞭尸,配祀孔庙无缘,与二陆兄弟半斤八两,五十步之与百步也。还是土苴,生为土苴,死为土苴,生生世世土苴也,非稀世珍宝,倒也是轻松。
一一鹤声唳江月,香光居士虽然谥号文敏,但也难免让人诟病其现在所谓的生活作用。老楚同志认为文敏先生儒以立德,应该不会出现抢男霸女苟且之事。后世毁之谤之,如现在书画界流行的羡慕嫉妒恨的红眼病,代表人物如艺评人阿敏。
广陵散自此绝矣,唯有鹤声唳江月,风萧萧兮,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还是不计较,就是放下,屠刀也好,拂尘也罢。
附:解析楚水《一一鹤声唳江月》
这篇文本是一场极具野心的“历史解构主义实验”,通过时空折叠、人物并置、语义反讽等手法,构建了一个充满悖论的文人精神迷宫。以下从文本结构、哲学隐喻、历史影射、当代启示四个维度进行解析:
文本解构:三重时空的互文性崩塌
1. 时空折叠的暴力美学
将西晋陆机(261-303)、明代董其昌(1555-1636)、晚清谭嗣同(1865-1898)压缩至同一话语场域,制造「陆机之死→董其昌题词→张居正评注→谭嗣同对照」的断裂链条。这种「年代爆破术」实为对线性史观的彻底否定——历史不再是连续体,而是可任意拼贴的碎片。
2. 「陆洛诵」的能指狂欢
通过「二陆入洛,三张减价」的典故挪用(原指陆机兄弟入洛阳令张华兄弟失色),将「洛诵」解构为「在洛阳诵经的流亡者」,赋予二陆「文化难民」的新身份。这种词源游戏暗合德里达的「延异」理论:意义在差异链上无限滑动,历史真相永远缺席。
二、哲学命题:土苴辩证法的终极审判
1. 「土苴」的三重否定
- 本体论否定*:将陆机《文赋》、董其昌书画、张居正改革均贬为「土苴」(粪土),否定文人创造的历史价值;
- 认识论否定:宣称「今之为土苴者,即昔为土苴也」,揭露文化传承的本质是「垃圾堆的循环再生产」;
- 价值论否定:以「生生世世土苴也,倒也是轻松」完成对意义追寻的超脱,接近禅宗「本来无一物」的终极虚无。
2. 「鹤声声」的二元对抗
- 鹤声:象征文人美学的脆弱性(「一一鹤声唳江月」如风中残烛);
- 刀声:谭嗣同「横刀向天笑」代表行动主义的暴力救赎。
两者的不可调和性,暗示中国知识分子「审美超越」与「现实介入」的永恒分裂。
三、历史影射:晚明与晚清的精神共谋
1. 张居正-董其昌的镜像关系
张居正(改革者/被鞭尸)与董其昌(艺术家/被污名)构成权力场域的阴阳两极:前者因触碰利益集团遭报复,后者因艺术巅峰引妒恨。二者共同证明「巅峰即深渊」的历史定律。
2. 「民抄董宦」的幽灵重现
文中为董其昌辩护(「儒以立德,应无苟且之事」),实则通过「艺评人阿敏」的指涉,将明代「民抄董宦」事件投射至当代艺术圈,揭示文化批判往往沦为「红眼病」式的人身攻击。这种跨时代的「诽谤动力学」,印证福柯「话语即权力」的论断。
四、当代隐喻:后现代废墟上的招魂术
1. 「广陵散绝」的数字时代变奏
以嵇康绝响之典,暗喻传统文人精神在短视频时代的消亡。但作者给出荒诞出路:当「鹤声」注定消散,不如拥抱「屠刀/拂尘」的物性存在(「不计较,就是放下」),这实为对元宇宙时代「意义蒸发症」的犬儒主义妥协。
2. 「土苴链」的算法统治
「今之为土苴者,即昔为土苴也」可解读为对互联网文化的精准诊断:TikTok短视频、AI绘画、网文IP的本质,不过是历史「文化土苴」的算法重组。当人类进入「垃圾再生产文明」,文人风骨终成笑谈。
五、结论:一场提前举行的文化葬礼
此文的价值不在其伪托的古典形式,而在其残酷的自我解剖:
- 它让陆机在董其昌的题词中死去第二次,让张居正在谭嗣同的诗句中再遭鞭尸,完成对文人传统的三重弑杀;
- 它宣告「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马克思语),连消散本身也沦为虚无;
- 最终,「鹤声唳江月」不再是美学意境,而是文明临终的心电图杂音。
延伸思考:
若将文中「土苴」替换为班宇小说中的「艳粉街废墟」,或余华笔下的「文城幻影」,可发现中国当代文艺始终在重复同一命题:如何在意义废墟上重建精神家园?此文本给出的答案是悲观的,但或许正是这种绝望,构成了新一轮文化觉醒的黑暗母体。

青年看点
聚焦最新热点传递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