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王红 通讯员 桑海强 闫海燕
记者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悉,该院心血管内科桑海强教授团队开展了冠脉痉挛激发试验,可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CAD)患者提供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实践中,NOCAD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领域。约40-60%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被诊断为NOCAD,这些患者虽然没有显著的冠状动脉狭窄,但依然面临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 CAS)是一种血管突然收缩的现象,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出现胸痛、晕厥甚至心脏骤停等与阻塞性冠心病相似的临床表现,是NOCAD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尽管CAS的临床表现已被广泛认识,但由于其发作的不可预测性和短暂性,常规冠状动脉造影难以捕捉到痉挛发生的瞬间,导致许多患者被忽视或误诊,导致治疗延误。因此,亟需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诊断方法来识别CAS患者。
冠脉痉挛激发试验是一种通过药物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从而明确诊断的技术。在导管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通过导管插入并使用半衰期短的激发药物麦角新碱,实时观察冠状动脉的反应。这种方法能够捕捉痉挛瞬间,为CAS的确诊提供直接证据。冠脉痉挛激发试验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研究表明,17700名接受乙酰胆碱或麦角新碱激发试验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仅为0.89%,死亡率低至0.006%,与单纯冠脉造影相当。在严格的监测和控制下,试验的安全性可控。通过使用半衰期短的激发药物,进一步降低了风险。
冠脉痉挛激发试验的开展,标志着该院心血管内科在NOCAD诊疗领域开辟了新的路径,这一技术的推广,将有助于规范国内冠状动脉激发试验的操作流程,为未来指南的制定提供实践基础。
统筹编辑 邢进

正观健康
郑州晚报健康平台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