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颖
在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聚力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下,郑州高新区以一场高规格的产融对接活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月26日,由郑州高新区管委会牵头的“中原豫资赋能上市企业座谈会”成功举办,14家上市企业、11家上市后备企业与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中原豫资”)面对面共商资本赋能路径。这场政府“做媒”、资本与企业“结亲”的深度对话,既是落实民营经济支持政策的生动实践,也是郑州高新区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创新探索。
政府搭桥:破解融资难题,构建全周期服务生态
作为河南科创高地和资本市场“排头兵”,郑州高新区存续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市35%,形成300家企业的上市培育梯队。然而,融资难、对接渠道不畅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为此,高新区以“有形之手”精准发力,通过搭建“资本力量1+6平台”、深交所河南基地等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从初创到上市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
此次座谈会上,高新区管委会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引入中原豫资这一省级资本运营平台,推动成立“上市专家委员会”,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诊断服务,直击财务规范、股权架构等上市堵点。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此举是实施“上市倍增计划”的核心支撑,旨在将资本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实现“一流城市与一流企业”的共生共荣。
资本赋能:千亿基金矩阵护航,全链条布局硬科技
中原豫资作为省内唯一拥有6个AAA主体的综合性投资平台,总资产突破3500亿元,近年来通过基金矩阵构建起覆盖“投早投小”到“投中投晚”的全链条资本生态。其旗下26支主基金及36支子基金总规模超千亿元,已推动兆易创新、寒武纪等8家企业上市,并储备21家后备企业,成为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推手89。
座谈会上,中原豫资党委书记、董事长秦建斌率19个业务团队现场“接单”,针对企业需求提出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汉威科技希望借助产业基金加码传感器领域并购,太龙药业计划通过定向增发引入战略投资优化资本结构,千味央厨则寻求高效食品供应链项目的资金支持。秦建斌表示,将深化“资本+技术”双核驱动,重点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赛道打造“点—链—网”服务体系,助力企业突破产业链区域分割瓶颈。
企业突围:借力资本东风,抢占新质生产力高地
参会企业展现出的创新活力,折射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势头。河南辉煌科技的微电网储能项目、天迈科技的智能座舱研发、科益气体的新技术应用等,均瞄准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质生产力领域。这些项目不仅需要资金支持,更渴求产业资源整合与战略协同。中原豫资通过“工具箱”式金融服务,以股权投资、产业基金、并购重组等多维手段,为企业注入“耐心资本”,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值得关注的是,中原豫资与高新区的合作已结出硕果:双方联合设立10亿元科创基金,共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并推动上汽资产河南总部基地落户。2025年初,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的获批,标志着产融协同迈向更高能级。
此次座谈会不仅是资本与企业的“双向奔赴”,更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服务民营经济的缩影。根据河南省“基金入豫”行动部署,郑州正加快建设中原基金小镇,目标三年内集聚800亿元基金规模,构建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生态,高新区作为核心承载区,将通过政策创新、平台优化、服务升级,持续擦亮“资本+科技”金字招牌,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贡献“河南样本”。

郑州日报
郑州日报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