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济源生产总值增长5.4%,居全省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8.4%,居全省第二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0亿元,税收占比78.3%,居全省第一位。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0.3%,居全省第一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63元,同比增长5.1%,居全省第二位。
4月16日,济源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宏义向济源市第十五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报告工作时列举了以上的数据,令人振奋的工作报告赢得代表们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济源,这个地处边缘的城市,拿到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辉煌战绩的背后是百折不挠、战胜困难愚公移山精神的支撑,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支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许多新鲜而又熟悉的名词反映了这个城市的转规变型,纳米材料产业园、再生铅资源循环利用、5G终端精密制造、抽水蓄能电站、军工特钢、光伏发电、氢能产业、绿色环保产业、5G+无人机、新型储能装备制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62家。这个过去依靠高耗能产业支撑的城市被新质生产力脱胎换骨。
产业转型促进了节能减排,使济源的山更绿水更清,全年优良天数227天,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使每一个济源人都感到自豪。人们不知不觉地发出惊叹,变了,变了,济源变了!
产业发展,不仅依靠项目为王,还依靠人才引进。济源既招商引资,又广招人才,招商引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纳米科研中心、清华大学联合创办创新示范基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纷纷在济源落地生根。工业企业研究开发覆盖率达83.7%,年产值数百亿的铅锌冶炼巨人企业再次被新质生产力拉动拉强,注入活力,在新一轮市场经济中正向更高目标攀登。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新项目、新产能、新人才必将推动新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济源不仅蓄势待发,而且已经领先,它在中原大地的崛起将被世人瞩目。

华文智媒
华文智媒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