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或寺庙、道观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后逐渐演化为“二十三,过小年”的说法。
祭灶王
祭灶是小年的主要习俗,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
祭灶在我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扫尘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也要"请"回来一张新的灶王像。在中国民间诸神中,灶神是个非常重要的居家神,掌管着人间衣食与祸福大权,人们自然而然对之产生敬畏感和依赖心理。
扫尘土
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当时它是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吃灶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女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剪窗花
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写春联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汉族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物,内容丰富,妙语连珠。
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亲子活动——小班
关于小年,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学一学吧:
鞭炮声响迎灶王,
祈盼上天降吉祥。
红红火火过小年,
打扫新屋亮堂堂。
亲子活动——中班
小年期间,宝贝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包饺子,培养宝贝的手部精细动作,让每一个水饺承载着我们对小年的祝福和喜悦,感受小年的美好。
亲子活动——大班
宝贝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自己的方式制作一个灶王爷哟。
“小年”拉开了新年的序幕,
迎来了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
和对来年的美好期盼祝福
惠济区春熙路实验幼儿园
祝所有大朋友和小朋友们
小年快乐!阖家幸福!
图文:网络侵删
编辑:商 柯
审核:张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