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至19日,山东省2023年文旅融合精英人才培训班前往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开展了一次以文旅融合与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深度体验和探究学习。
青州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青州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自西汉初年设青州刺史府开始,便成为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7000余年的发展史和5000余年的文明史。这里是中国古九州之一,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移动课堂第一天学员们先后参观了青州古城、古街、偶园、青州不夜城等。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和沉浸式的互动,学员们深入了解了青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感受到了青州古城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古城内的古建筑群以明清时期的为主,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城内的街道和胡同布局合理,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格局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观青州古城偶园
参观完古城后,青州古城管委会四级调研员冯殿佐怀着对古城的深厚情感与自豪感为学员们带来了《信美东方第一州青州》的精彩课程,冯殿佐用丰富详实的史料介绍了青州从古到今的历史发展脉络,文化传承,文化名人,建筑风格,园林古迹与景点等文化知识,特别介绍了青州古城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注重保留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尊重和保护他们的权益,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既注重对古城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又注重对古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保护和修复工程,恢复了古城的原有风貌和历史景观,同时通过开发利用古城资源,发展了旅游产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青州古城管委会四级调研员冯殿佐作了讲座
学员们在认真听了冯殿佐的讲座后,不仅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也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青州古城的古城保护开发建设经验进一步证明,只有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文化保护、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强社会参与以及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好的经验可以为其它地区的古城保护和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学员课上认真听讲
讲座结束后,冯殿佐与学员们一起座谈。山东师范大学孙凤芝教授,总结了移动课堂近期的学习情况并感谢青州古城管委会刘元德主任及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为学员们的学习提供的帮助和热情接待,高度评价了青州古城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注重保留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成功经验,并分享了自己在考察其它文旅项目时的感悟与经验。学员们分组讨论并分享了他们在参观古城过程中的感悟以及收获,并与冯殿佐共同探讨了青州古城文旅融合发展前景、创新管理模式和科技应用等方面的思路,学员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为青州古城文旅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山东师范大学孙凤芝教授课堂总结
第二天的行程是参观大家非常向往的国家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新馆。青州博物馆新馆以其独特的外观造型、先进的功能设计、丰富的展览内容以及众多的馆藏文物,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青州历史与文化的平台。
参观青州博物馆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
在随后召开的经验交流座谈会上,青州博物馆副馆长王谨霞介绍了青州博物馆的发展历史。青州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3000余件,门类齐全,包括陶瓷、青铜、书画、石刻、玉器等,有“小大博物馆”之称,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王瑞霞还分别介绍了博物馆在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文创开发、教育与休闲功能的融合、运营管理及经费筹措等方面的经验。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王德刚教授高度评价青州博物馆在全国文博领域当中的重要地位,并在新馆的建设、功能区的划分、文物的展陈、文创开发及创新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认为青州博物馆真的是一所大学校,内容特别丰富,文化内涵非常的深厚,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学习,去挖掘。最后鼓励学员,作为专业从事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人员,要用我们的专业的水平和专业的能力贯穿到工作当中去。
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青州博物馆之行让他们感到了特别的震撼,对青州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为青州博物馆新馆的管理及运营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同时,青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和先进的运营模式也为他们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探索中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启示,他们将以此次移动课堂为契机,在未来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文旅融合创新思路,为山东省文旅产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州博物馆座谈会
孙凤芝教授为此次移动课堂做了总结,她说:“培训班自开办以来,一直坚持贯穿移动课堂教学的模式,目的就是让学员们更好地了解和亲身体验山东各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探索新的文旅融合模式,通过这种实地考察学习和座谈的方式,会在这种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进步。此次青州之行不仅是一次知识和体验的积累,更是一次文化和情感的交流,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内容,我们把青州作为我们这次精英人才培训班的一个典型的基地,选择是非常正确的。最后再一次感谢青州古城管委会和青州博物馆的热情接待与学习安排。”
(撰稿、摄影:李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