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学校开展了2023学年师德集中教育专项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素养,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本学期组织教师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2023年8月31日教育部发布的12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观看河南省最美教师。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
教师们认真记笔记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中习近平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习近平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力、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缺一不可。“双减”政策落地有一个过程,要久久为功。要引导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面提高认识,推动落实好“双减”工作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2023年8月31日教育部发布的12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这12位同志,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在各级各类教育不同岗位,作出了各自的突出贡献。他们有的深耕思政教育、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有的矢志科技攻关、取得重大创新成果,有的扎根基层一线、托举学生成才梦想,有的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他们的事迹,集中反映了新时代教师队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良好精神风貌,是广大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无愧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光荣称号!
观看了“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她们的教书育人不在于偶然,是无处不在的责任心所致。她们使我对“爱与责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爱事业如爱生命,她们的事迹鼓舞着大家,我们要像她们那样,怀着对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热爱教育事业。她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优秀教师分享会》刘晓改教师分享做一片绿叶、一丝春风、一缕阳光,把温暖和爱带给最可爱的孩子们!她时刻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幼儿、团结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分享教育的目的,是在孩子们最好的年纪陪着他们,尊重他们的年龄特点,以他们的方式去学习和发展。她耐心地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用心去了解、去发现、去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了解孩子的可爱之处,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孩子,用适宜的方式去对待不同的孩子,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教育者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爱心、渊学和厚德。通过本次学习师德师风不是枯燥的理论和高举的旗帜,更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这种体现就在我们的工作中,它可以是一种状态、一种行动,也可以是一种情怀、一种风格;我们放下豪迈的誓言,去脚踏实地地育人;放下动人的口号,用坚持不懈的精神前行;放下身为人师的骄傲自负,用自己的辛勤去收获一季季的桃李芬芳!
责编|张伟
通讯员|赵小珂

校园视点
教育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