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上传驾驶证、行驶证等信息,竟能接到顺风车订单;甚至无驾驶证、无行驶证的车主也能接到订单。近日,有媒体实测了多款顺风车平台,发现哈啰顺风车微信小程序存在前述漏洞。

据报道,在哈啰APP申请成为车主需提交相关证件认证时,系统提示“微信小程序可免传证照,极速接单”。即便存在人车不一、未上传驾驶证和行驶证的情况,仍能在该平台上成功接到了订单。按照同样的路径,没有驾驶证和行驶证的车主提交申请,约一分钟后,平台便显示“接单成功”。

在哈啰APP上注册申请需要经过层层认证,为什么转移到微信小程序就可以瞒天过海?从媒体的调查结果来看,这种局面似乎并非监管不力,而是有意为之——系统提示“微信小程序可免传证照,极速接单”,即为明证。对于顺风车平台来说,一方面扎紧自家的篱笆,另一方面通过小程序网开一面,看似能规避责任、快速推广,实则很容易遭受来自市场的反噬。

近年来,哈啰顺风车多次受到消费者投诉,有人吐槽遭遇甩客、宰客,有人举报司机危险驾驶。更有甚者,今年4月,有网友投诉称,“哈啰顺风车司机高速开辅助驾驶后,全程睡觉甚至打呼噜。”其中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平台的粗放式管理难辞其咎:如果连最基本的查验身份都做不到,如何能保障顺风车主遵纪守法、安全驾驶?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调查也揭露了另一个严肃的话题——小程序绝不能成为规避正常监管的“后门”,更不能成为吞噬公共安全的“黑洞”。小程序凭借其无需下载、方便快捷的特点,日益受到网络用户的青睐,也因此成为不少商家竞相角逐的新赛道。在此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小程序很容易因野蛮生长滋生大问题。同时也提出另外一个问题,通过小程序产生各种乱象,到底是由支撑小程序运行的平台方负责,还是由小程序的开发者负责?这值得探讨。

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日渐成为大众参与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与此同时,网络平台不再是单纯的市场主体,而是承担着维护网络市场秩序、保障用户权益的公共职能。作为平台规则的制定者、网络秩序的维护者、网络纠纷的裁决者,网络平台的公共属性日益凸显,运行失范的风险大大增加。在发力“监管平台”的同时强化“平台监管”,才能守住法律的红线,赢得发展的空间。

(原题为《没驾照也能接单?平台莫要成为安全黑洞》 作者 子规 来源 人民网)


编辑:任思凝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