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坡道改造,带来的不仅是出行便利,更是一份“有爱无碍”的社区温度。社区网格员王莹在走访中了解到,日间照料中心前的一处路阶,成了残疾人朋友独自出行就餐的“拦路虎”。她随即将问题上传至网格化平台。街道接单、派单、现场勘查、制定方案……一条崭新的无障碍坡道很快落成。
这温暖的一幕,是上街区济源路街道三湾街社区深化网格化治理、精准对接民需的小小缩影。该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网格为基,巧妙编织“网格七彩标签管理法”,创新实践“四微一星”工作法,打造“三湾优享”党建联合体,让社区治理的触角更精细,服务的触角更敏捷,持续提升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
“七彩标签”绘民情 社区治理更高效
面对下辖3个楼院、27栋居民楼,建筑形态多样、结构多元的实际情况,如何实现精细管理?三湾街社区党委给出了答案——“网格七彩标签管理法”。
这里,有一份独特的民情图景:红色房屋代表常住户,鲜红党徽标识党员家庭,绿色人形对应残障人士家庭,褐色拐杖标记老年家庭,蓝色方形指明微网格长家庭,爱心手形代表志愿者家庭……这些颜色各异、形状不同的图形标签,将千家万户的信息化繁为简,实现了住户基础信息、特殊群体、年龄分层和服务参与度的可视化、精准化管理。
“这套体系让冷冰冰的数据活了起来,谁家有什么特点、需要什么帮助,我们一看就明白,工作自然更有方向、更有效率。”三湾街社区党委书记李娜介绍。在此基础上,社区整合“郑好拍”、便民热线、网格微信群三大渠道,形成了“心愿清单—诉求台账—精准服务”的闭环机制。今年以来,458件居民诉求工单得到高效流转处置,62个“微心愿”圆满实现,网格事件办结率与群众满意率双双达到100%。
“四微一星”聚合力 服务百姓更贴心
在精准掌握民情的基础上,如何激发治理内生动力?三湾街社区依托“红色E站 先锋双百”党建品牌,深化“四微一星”工作法,如春风化雨,将服务精准滴灌至居民心田。
“微实事”破解民生难题:通过“居民点单、平台派单、单位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流程,将“走千家、访万户”落到实处。今年以来,已累计解决各类民生关键小事338件。
“微幸福”传递社区温情:社区将居民的“心上事”作为自己的“上心事”,以“最优解”思维,将问题整改转化为发展契机,让微网格长的承诺与作为,切实转化为居民可感可及的幸福增量。
“微心愿”温暖特殊群体:针对社区老年人占比高的特点,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征集“微心愿”,鼓励党员主动认领。截至目前,送餐、法律援助等35个心愿被点亮,30件暖心实事圆满落地。
“微力量”惠及千家万户:社区积极发掘微网格长的“一技之长”,鼓励他们将个人技能融入网格服务,实现“居民需求—网格资源—服务供给”的精准匹配。
“星先锋”树立身边榜样:注重从“微力量”中选树“星先锋”,通过“今天我出镜”等宣传,讲述平凡岗位上的动人故事,汇聚起见贤思齐的社区正能量。
“四微一星”工作法,调动的是“微力量”,践行的是“微实事”,点亮的是“微心愿”,最终让居民共享“微幸福”,争当“星先锋”。微网格长赵爱玲对此深有体会。她发现街边废弃通讯箱和凸起水表井盖存在安全隐患后,立即上报。经网格长协调,问题迅速得以解决。“能为街坊邻居解决难题,让大家出入更安全,我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价值!”她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无数社区工作者的心声。
“三湾优享”汇暖流 共建共享更美好
治理有效,关键在激发居民参与热情。三湾街社区党委主导打造的“三湾优享”党建联合体项目,创新推出“公益积分+商圈反哺”双向服务模式,搅活了社区共建的一池春水。
在这里,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可以累积积分,凭积分可在周边合作商家兑换观影零食券、免费个人写真、购车折扣等多样化福利。这一模式,实现了“服务有积分、积分换实惠、商家得人气、社区更和谐”的良性循环。
今年7月,社区与辖区某摄影门店合作,为积分排名靠前的优秀微网格长提供免费个人写真服务。手捧精美的相册,微网格长李桂平感慨万千:“从没想过能拍一套这么漂亮的照片。这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份特别的认可和尊重!”
从一条坡道的暖心改造,到一套写真的深情致谢,三湾街社区正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为单元,以服务为纽带,编织出一幅党群同心、邻里守望、温暖和谐的生动画卷,让“小网格”持续释放出守护“大幸福”的蓬勃能量。
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杨珍珠
编辑:宋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