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完蓝文君老师的短篇报告文学《热血与波涛》,我内心热血沸腾,波涛澎湃,之所以激动,一是报告文学的主角黄伟那震撼人心、触及灵魂的“中国好人”形象和事迹;二是75岁高龄的蓝文君老师,身患脑血栓后,用颤颤巍巍的手,晃晃悠悠的身子,慢慢腾腾地写作,咬紧牙关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极其顽强地完成这篇精彩的报告文学。蓝文君老师这种对报告文学的尊重和痴迷,为黄伟这些榜样人物的生动书写、凝练刻画、完美塑造、精准表达,开辟了用报告文学塑造榜样人物的新样板,开辟了用文字颂扬榜样人物的新路径。
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议提出:报告文学应是新时代中国的备忘录、风物志和心灵史。为时代画像、为榜样立传是每位报告文学作家的职责和使命,如何用文学艺术来塑造榜样人物,让榜样人物的思想境界、善良行为、先进精神跃然纸上,成为“纸质版”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筋骨、有温度、有灵魂的榜样和标杆?这就需要我们文字表达的功夫,这就需要我们的报告文学作家的脚力、笔力、眼力、功力了。读完蓝文君老师的作品,我感觉最起码蓝老师做到了。他不仅给我们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黄伟,而且是一个立体式、全方位的黄伟,坦率地讲读《热血与波涛》,就像在看电影,画面感极强,立体感极强。从这个角度来说,蓝文君老师的《热血与波涛》,为如何用报告文学塑造榜样人物、如何讲好先进典型的故事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启示。
一是真实准确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报告文学是一种行走的文学,需要经过大量的现场采访、实地调查,才能准确掌握榜样人物的真实事迹、真情实感。在写作过程中,《热血与波涛》作品用文字表达、以文学艺术的姿势出现,一个个真实精彩的故事、一环扣一环的结构设计、一个个精准的文字叙述,足以见证蓝老师采访之认真、拿捏之精准、描述之准确、叙事之精彩。
二是思想含量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思想性是报告文学的灵魂和精髓,思想含量衡量着一部作品的艺术水准、价值高度、思想深度。《热血与波涛》在黄伟的思想境界方面用了很多笔墨,黄伟从成立水上义务救援队到骨髓捐献,他用不同的方式直击人性光芒,凸显了“全国道德模范”思想境界、主题高度。作者在创作时,运用结构技巧,提升了作品的思想含量。尤其,在塑造榜样人物的精神和灵魂、信仰和追求上,朴实自然、恰如其分、妥帖得当,没有拔高、没有煽情,将人性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与平实的文学力量相伴而鸣、相向而行。
三是精彩细节是报告文学的燃点。提升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标准,我认为有4个方面,即精彩故事、经典细节、新颖结构、精到语言。报告文学就是要挖细节,挖到震撼人心、感人至深、出人意料的细节来拴住读者。《热血与波涛》作品里细节很多,很感人,可以说,细节写活了黄伟这个人,写透了黄伟这个人,读起来,让人有一种读了欲罢不能的感觉。总之,细节挖到了,文学的故事被你抓住了,作品就有了“血肉”,就会有燃点、爆点、兴奋点,让榜样人物在纸上立起来、活起来。
四是精到语言是报告文学的魅力。生动形象、精准传神的语言,是报告文学文字表达的第一要素,也是衡量一部作品品位和水准的最直接标准。蓝老师的《热血与波涛》作品的语言,没有矫揉自作的描述、夸张虚构的渲染,而是,文字平实自然、精准描述、传神刻画,巧妙地把主人翁黄伟的思想境界、善行善意、不怕生死的立体形象,用文字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这样读者感觉黄伟和他的伙伴们更人性、更自然、更精彩,给人一种激情澎湃、感人传神的力量。这就是报告文学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
另外,报告文学写作还可以采取多姿式、多形态、多方式文学表达和结构设计,我认为,报告文学创作应该是一种多姿态、多形式、立体式的文字表达。比如,在叙事过程中,可以借用新闻特写、现场见闻等形式,穿插而行,平行而用,而不是一味地叙述,简单的故事累加,枯燥无味的叙事,而是多姿多彩、焦点聚焦,用场景转换、镜头拉长等形式,彰显画面层次和精彩解读,这样,报告文学尤其是中短篇报告文学,随着文字场景不断变化,画面式转换阅读,让人读起来新鲜愉悦、精彩迭起、情感交融。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这就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所在。
(作者:董传军)
编辑:张晓璐
统筹: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