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上午,由河南省文学院、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时代报告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平凡英雄的精神书写——蓝文君报告文学《热血与波涛》创作座谈会”在河南省文学院举行。
河南省文学院院长张晓雪,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张富领,省文学院原副院长冯杰、墨白,省诗歌学会会长张鲜明,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海燕、赵黎波,省文学院一级作家赵瑜,省报告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焦述、李宏民,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旺盛,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韩达、徐宜发、董传军、肖根胜、欧阳华,虞城县文联主席、党组书记陈春昕,《热血与波涛》作者蓝文君,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热血与波涛》作品主人公黄伟以及河南省报告文学界专家学者、作家代表及黄伟团队代表、媒体代表等50余人参会。时代报告杂志社总编辑孟玉玲担任主持。
座谈会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关注与支持。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何建明,以及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原副主编萧立军等纷纷发来贺信,并指出:《热血与波涛》以真实笔触记录商丘水上义务救援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队长黄伟及其团队的感人事迹,用细腻叙事传递“生命至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是新时代报告文学“扎根人民、书写时代”的生动实践,展现了文学记录平凡英雄、讴歌人间大爱的使命担当。
10月11日至12日,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议在京举行。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出席会议并作题为《书写新时代的备忘录、风物志和心灵史》的主旨报告,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新时代报告文学取得的发展成就和宝贵经验。并指出,报告文学敏锐感知时代脉搏,真实记录时代风貌,参与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上确立了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
在当日举行的座谈会上,张富领表示,报告文学在新时代被赋予更重要的价值,它是“当下的史学”“时代的号角”,其真实性与正能量在多元传播格局中愈发凸显。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宏伟变革,报告文学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尤其对于河南而言,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正是报告文学创作的“富矿”。他呼吁中原广大的报告文学作家要勇担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不断提高深入时代的脚力、观察时代的眼力、思考时代的脑力、阐释时代的笔力,以真实之笔用心用情书写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人民心声与精神图谱,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热血与波涛》的作者蓝文君,是一位年逾七旬仍笔耕不辍的报告文学作家。他在分享创作历程时坦言,为写好这部作品,自己克服重病困扰,历时半年深入商丘基层,跟随黄伟的救援队出警、蹲守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记录下大量真实细节,黄伟笔记本上“每一次救援都是与死神的赛跑”的初心独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忍受穿刺疼痛仍坚持救人的勇气,志愿者团队从几个人发展到覆盖全市的传承故事……蓝文君说:“我想写的不是‘事迹’,而是‘人’;不是‘壮举’,而是‘信仰’。”
在研讨环节,与会专家从多维度剖析了《热血与波涛》的价值。
张晓雪在交流中表示,蓝文君用平凡的语言传递出高贵的精神,《热血与波涛》唤醒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呼吁奉献精神的回归。
墨白在交流中特别提到,黄伟是商丘家喻户晓的“生命守护者”,其事迹已被改编为豫剧、话剧等多种形式,希望这部文学作品未来能通过影视剧、微短剧等更丰富的载体,让更多人看到平凡英雄的故事。
冯杰说到,70多岁高龄的蓝文君先生,虽身患重病仍笔耕不辍,这种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他用10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谱写了中原文化的“回声曲”,更以报告文学作家的担当,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忠实记录者。
张鲜明认为,作品深刻揭示了“好人的意义”,它让我们相信,人间是温暖的,人生是值得的。
刘海燕表示,蓝文君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最动人的精神力量。
郑旺盛指出,《热血与波涛》这部作品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在社会价值、文学价值和精神引领三个层面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创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赵瑜感慨道, 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莫过于勇气。在《热血与波涛》中,我看到了黄伟作为公益先驱的不懈努力,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本色,这种精神令人动容。
焦述在讲话中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他说道,《热血与波涛》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平凡英雄的壮举,更展现了报告文学“扎根人民、书写时代”的使命担当。
赵黎波从当代高校文学教学视角切入,围绕《热血与波涛》展开论述,她说到,这部作品恪守了真实性这一报告文学的生命线,立足文化传统,塑造了新时代“好人群体”的典型形象,通过生动鲜活的细节挖掘使“平凡善举”升华为“人性光辉”,让读者在纷繁现实中感受到世界的可亲可爱,印证了“文学性服务于纪实性”的创作规律。
最后,主人公黄伟表示:这次座谈会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分享,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带领团队坚守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生命至上、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为守护更多生命而不懈奋斗!
《热血与波涛》的主角黄伟,是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队长,也是“商丘好人”群体的代表。十多年来,他带领团队累计出警超千次,从湍急河流与城市内涝中抢回上百条生命;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进校园,覆盖2000多所学校、182万余人次;2014年刚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便奔赴新蔡翻船事故现场,连续6天6夜带队搜救;2016年二次捐献淋巴细胞,成为河南“两次骨髓捐献”的典范。他的故事曾被《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央视《焦点访谈》以《生命的托举》专题呈现,他也因此站在人民大会堂的红毯上,成为中原大地“用热血与担当书写人间大爱”的精神符号。
本次座谈会不仅是对蓝文君先生《热血与波涛》这部作品的深度研讨,更是对报告文学时代价值的集体致敬,是对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议精神的有力践行。激励着广大报告文学创作者深入践行张宏森主席的讲话精神,以《热血与波涛》为榜样,用真实的笔触记录普通人的奋斗,用文学的力量传递向上的精神,让报告文学成为新时代中国的备忘录、风物志和心灵史,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统筹:王绍禹
编辑:许怡童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