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41.99%上升至2024年的59.22%,城镇人口由4002万人增加到5795万人,全省城市道路里程由2012年的1.08万公里增加至2024年的3.43万公里……一项项硬指标,勾勒出农业大省河南在城镇化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后,河南城市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人口大省如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文化大省的城市更新,怎样实现文脉赓续?城市内涵式发展怎么走出因地制宜的新路?记者近日深入河南多地调研,从一个老旧社区、一面商代城墙、一根污水管道的“更新”入手,用“显微镜”找寻中原城市现代化的密码。

一个社区的“再造”:在问需于民中完善城市功能

“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日前,记者分三路赴郑州、洛阳、商丘采访,发现这三座以古闻名的城市正借助城市更新,用“绣花功”绘就城市高质量发展“工笔画”。一项项细致入微的举措,处处践行着人民城市理念。

在洛阳市,记者听闻一群社区干部“手握一把小牌,却打出一手好牌”: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通过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把11个老旧小区,连片改造成了完整社区,受到居民好评。记者便来到了群众交口称赞的洛阳市洛龙区石油社区。

进入石油社区的地勘三院小区,记者看到小区规划得井井有条,左侧是“乐养居”养老服务中心;右侧是“邻里中心”,由一排旧房改建成12个小商店,有理发店、裁缝店、艾灸店、便利店等;中间是健身场地、口袋公园,几位老人在凉亭中休息。

“社区的核心是人,往大处讲,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往细处讲,就是‘一老一小’要照顾好。”记者见到石油社区党委书记高维玮,她一说话就爱笑,嗓门嘹亮。

高维玮三句话不离“一老一小”,在她看来,石油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021人,占比13%,是老龄化社区,“一老一小”在社区居住时间最多,他们满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决定了社区工作做得好不好。

底子薄,欠账多,让人满意谈何容易。高维玮掰着指头,向记者介绍社区情况:石油社区由16个小区组成,常住人口2.2万人,其中11个是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老旧小区,彼此分割,大小不一,个别小区只有1栋居民楼,建筑本体和道路老旧,没商场、没菜市场,居民买菜要绕很远。

近年来,河南深入实施城市更新,石油社区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坚持规划先行,“因风吹火,照纹劈柴”,开启了一场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社区“再造”。

首先就是问需于民。通过问卷调查、居民代表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梳理出9大类25项急难愁盼“问题清单”,其中包括道路破损、管网老化、公共活动空间配建缺口、“一老一小”服务缺位、存在无物业管理小区等。在此过程中,当地又全面普查了社区内的可用资源,梳理出闲置公共用房3800平方米、低效用地5600平方米。

摸清需求后,石油社区反复与居民沟通,争取理解,拆掉了小区间的围墙,用门相连,实施连片改造,更新了老化管线管道,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小区停车、充电、消防、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还建设了口袋公园,让小区居住环境为之一新。

“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高维玮表示,在社区改造中,一些存量低效用地和房屋得以开发利用,引入社会资本,嵌入养老、托育、商业等服务设施,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惠及更多社区居民。

在“乐养居”养老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洛阳同辉健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晓燕。据她介绍,这个两层楼的养老服务中心,原是一个闲置的门诊楼,现在由她在经营,除了承担部分公益养老、助餐等服务,还引入了健康理疗、家政服务、艾灸推拿、日间照料等社会化服务,不仅满足了社区居民需求,也让企业从中找到了利润空间。目前,该企业在洛阳市有14个类似的养老服务项目。

石油社区是河南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生动缩影。据河南省住建厅负责人介绍,计划2025年内,河南省将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459个,惠及群众24.35万户,加快推动一批完整社区建设。

一面城墙的“活化”:在文脉赓续中推动城市更新

“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

“郑州City Walk哪里去,城墙根下阜民里!”这是自媒体平台上对游玩郑州的高频推介词。新国潮、赛博风、旧巷潮街、新晋地标……逛过阜民里的人争相在社交平台上赋予它一个个标签。

阜民里,位于郑州管城区商代城墙遗址南侧,曾经是郑州最大的棚户区,何以旧貌换新颜?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占地61.3亩的城市更新项目“阜民里历史文化街区”。

走到街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颇具年代感的青瓦红砖小卖部,木门铁窗,冰糕推车、二八大杠自行车。往里走,街巷里是一家家“潮”味儿十足的买手店、潮牌服饰店、时尚餐饮,还有沉浸式剧场等新业态。

登上三楼观景平台,记者亲身感受了网友口中的“郑州三折叠”:眼前是历经3600年的商代城墙,脚下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街区,远眺是高楼大厦的现代繁华。这一刻,千年文脉在此交融。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几年前,这里还是上个厕所都难的连片棚户区。50多岁的郑州市民赵先生说起从小到大对这里的记忆,言简意赅,“一面城墙、一片旧房,脏乱差”。

河南省住建厅城建处负责人表示,那与之一街之隔的商代城墙,因文物保护,一度制约了阜民里发展,如今在城市更新中成为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的亮点。

“阜民里属于文保建设管控地带,建筑限高,我们按照原拆原建、留改拆建的原则,保留了百年街巷肌理,高度不变、宽窄不变,20%的老民居被保留下来加固更新、地基重塑,通过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改造,形成商代都城遗址文旅融合项目。”郑州建中商城文化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凯说。

在街区更新中,当地下足了“绣花功”。为了修旧如旧,地方招募老匠人、组建技术团队研究干粘石、水泥花格砖等建筑工艺,力争还原街巷建筑肌理,为此申请了6个技术专利。

今年“五一”假期,阜民里历史文化街区全面开街,260个铺位中三分之一是艺术展演、文创、策展等文化业态,六成以上是原创店。“街区很老,但调性不低”,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单日客流量高达5万人次,其中六成以上是年轻人。

文旅需求旺盛,项目市场潜力大。“作为项目投资运营方,公司往阜民里项目投入4.5亿元,背后是对其市场前景的高度认可。”郭凯说,这是一个纯市场化运作的项目,收益可覆盖运营及资金成本,项目已实现良性健康发展。

放眼河南,这样的项目越来越多,叫好又叫座,洛阳洛邑古城,安阳洹河夜游、郑州油化厂创意园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频频在社交平台上出圈。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作为文化大省,河南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物资源,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城市文脉赓续,让城市记忆“活起来”。今年,河南将打造5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推动建设10个以上特色商业街区,到2027年新增20个以上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一根管道的“焕新”:在绿色转型中实现内涵式发展

“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作为经济大省,河南工业增加值稳居全国前列,其中,装备制造业规模超万亿元,在全省工业中占据“半壁江山”。在城市更新中,这条产业链上的一些用水大户也驶入绿色转型快车道。

在商丘永城市闽源钢铁集团,一根蓝色管道正源源不断地向蓄水池注水,这些水随后将被注入一旁的冷却用水一体化循环系统。与过去地表取水不同,这根管道直连永城市第四污水处理厂,调用的是达标排放的中水。

公司副董事长吴天国给记者算了一笔“水账”:公司每天调取中水约5000吨,约占总需水量的三成,由此测算,一年可节约地表水150多万吨,可为永城市每平方米耕地浇灌约1升。

令记者意想不到的是,即使是中水,在闽源钢铁集团也是被多次循环使用,最终实现污水“零排放”的闭环。

近年来,河南在城市更新中加快城市排水、污水、供热等地下管线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加快建立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建设运维机制。而永城市是其中的代表。

“里子”和“面子”一样重要。

在永城,像闽源钢铁集团这样的蓝色“动脉”越来越多。去年以来,永城市水务发展公司已与神火电厂、裕东电厂签署协议,每天供应中水超5万吨,另有1份每日万吨级的中水供应方案进入洽谈阶段。

以前,中水白白排放,如今变废为宝,成了“真金白银”。“以前中水只用作生态补给,如今水厂、污水处理厂、泵站和管网由水务统一管理运维,不仅实现了中水变现,更提升了供排水的精密协同。”永城市水务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海建说。

徐海建给记者又算了一笔“收入账”:当前中水每吨售价1.2-1.5元,公司仅此一项的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通过实施污水处置城乡一体化,彻底解决了乡镇污水处置经费不足导致不能正常运行的痼疾,保障城乡30余座污水处理厂的每一滴水都达标排放。

供排水一体化改革后,永城水务发展公司牵头实施全市二次供水管网一体化的排查、检修和改造。当前,已改造老旧小区9592户、改造并网泵站18处、改造老旧二次供水设施32处,从根本上解决了二次供水居民投诉多,水质不达标、设施维护管理收费不规范的难题。

在永城市水务调度平台,记者看到大屏上实时呈现全市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和重要供排水设施运转情况。此外,屏幕上不断闪烁着检修页面。现场值班调度人员介绍,水务热线与智能平台协同调度,检修人员一般15分钟到场处置,小问题一小时解决,大问题尽量不过夜。

调度更智能,管水能力也更强。去年7月中旬的一场暴雨,成为永城城市排涝能力的试金石。当年7月17日—20日,永城最大降雨量达到291毫米,沱河水位暴涨高出警戒线1.6米,城区内共有25个区域发生积水内涝,全市17个雨水泵站同步启动,以每小时28万立方米的排水量,有效缓解城区内涝压力,所有积水点在雨停后2小时内全部清除。

内涵式发展,呼唤“潜绩”而非“显绩”。

从今年开始,河南将深入实施城市更新重点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以完整社区建设为牵引,推进城市更新重点工程,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将实现“里子、面子”“空间、业态”同步“焕新”。

来源: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