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争先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系列报道

郑州食品产业“链”动全国大市场

郑州现代食品产业正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

今年上半年,郑州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超过130家,其中产值超50亿元企业3家、超20亿元9家、超10亿元15家,产业规模与效益实现稳步提升。枣制品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便面占据全国20%的市场份额,速冻食品更以超过60%的市场占有率,持续巩固全国最大生产、研发基地和物流中心地位。

这不仅标志着这条成熟产业链在高效运转,更成为郑州积极融入、全力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生动实践。

从“国人厨房”到“世界餐桌”的跃升

郑州食品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深厚的全产业链生态与头部企业矩阵的协同发力。

千味央厨、锅圈食汇、蜜雪冰城、金星等企业注重产品创新,推出多款新品,进一步巩固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白象、顶益等企业不断提高方便食品加工工艺和产品差异化水平,开发营养升级、功能升级、标准升级的新产品。金星推出原浆啤酒,切合大众口味,单品年产值超过2亿元。好想你瞄准食用保健市场,及时推出了胶原蛋白肽、姜枣营卫颗粒等大健康新品,该品类产值突破2000万元。好想你、太古可口可乐等企业进入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推荐名单,列为省级服务型示范企业和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企业。华鼎冷链覆盖全国2790个县级区域,为20万家餐饮门店提供服务,郑州冷链物流规模突破1200亿元,稳居中部第一。

郑州现代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得益于链主企业的引领带动,也离不开广大中小企业的协同奋进。在科技创新与冷链物流“双轮”驱动之下,郑州食品业正从“国人厨房”迈向“世界餐桌”。

“链主”企业书写产业共赢新篇章

作为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三全食品深刻认识到,产业链的整体繁荣远比单一企业壮大更具长远价值。 

目前,三全食品年产约90余万吨速冻食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7800余家。企业在郑州、佛山、天津、武汉等地建立生产基地,构建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群的“全冷链”系统,筑牢供应链基础。

“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饮食的追求,荠菜逐渐走上大家的餐桌。但是,早期国内没有成规模的荠菜加工企业,都是农民零星采摘一些自用。”三全食品员工刘铮铮说,公司发现虞城县搞荠菜种植有良好条件,便选择了虞城县绿环速冻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帮扶对象,建立了标准化生产车间,添置现代化速冻蔬菜生产线,年加工速冻蔬菜能力增长到了3万吨,用工500多人,产品品质越来越好,一下子打开了销路,目前已成为三全食品的老牌合格供应商。

三全的带动模式系统而深入。2020年,发起产业伙伴卓越质量联盟,推动产业链质量整体提升;2021年,成立山河基金,前瞻性投资细分品类创新企业,每年提供约1亿元供应链金融支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2024年,牵头成立河南省冷链食品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汇聚产学研资源,推动产业链科技与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从一颗荠菜的产业化,到一个县域的兴农故事,三全食品充分诠释了“链主”企业的核心使命:赋能伙伴,共赢未来。

以“智造+冷链”拉高行业标杆

作为速冻食品行业的企业,思念食品的发展路径反映出郑州食品工业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决心与实践创新。

科技赋能,“智造”拉高行业标杆。思念食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技术,成功研发并应用“速冻水饺自动化生产线”“全自动成型馄饨机”等核心装备,以及“自动化立体冷库”“GPS冷链系统”等信息化技术,全面推动行业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提升。

冷链先行,畅通全国供应动脉。企业在郑州、遂平建成亚洲最大规模立体冷库群,构建起“自动化仓储+数字化管理+全链路温控”三位一体的智能化冷链网络,为拓展全国市场提供坚实支撑。

正如思念食品董事长王鹏所说:“公司将持续深耕科技研发、冷链物流与食品创新,夯实发展根基,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食品供给,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万店网络背后的全球供应链打造

蜜雪集团的快速发展,为郑州食品产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写下生动的注脚。今年上半年,企业实现收入148.7亿元,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均超38%。业绩背后,是其全球门店总数突破53000家的庞大网络和高度自主的供应链体系。

蜜雪冰城已建立覆盖全球38个国家的采购网络,在国内,企业布局五大生产基地,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主生产,并依托29个中央仓库构建高效物流网络,实现对中国300多个地级市的全面覆盖。企业始终坚持“以产带农、共同发展”。上半年,蜜雪冰城鲜果采购覆盖国内17个省份,带动约14.4万户果农增收。一杯杯平价饮品,不仅联通了全球优质原料与广阔消费市场,也体现了企业的社会担当与产业温度。

从思念、三全的智能化、链式化发展,到蜜雪冰城的全球化、普惠化布局,郑州现代食品产业正展现出更强的韧性、更高的创新活力。它们不仅是本土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中国制造”在食品领域的一张金色名片。

未来,随着企业不断深耕、政策持续发力,郑州将继续发挥产业链优势、枢纽优势和市场优势,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贡献更多“郑州力量”,让“舌尖上的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坚实力量。

本报记者 徐刚领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