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浅歇,风送云游,位于中牟新区大孟街道万胜村高铁大桥下的无花果园里,种植户蔡庆林和妻子王瑞玲正各自提着小篓,穿行在无花果树的行距间,认真细致地摘着红紫相间的无花果。“趁天不下雨赶紧把熟果摘了,打电话联系买无花果的天天都有,俺俩这俩月天天忙得连做饭的空儿都没有。”王瑞玲抬手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笑着对记者说,高铁大桥上,一列高铁呼啸而过,仿佛她此刻急切的心境。

走在疏密有致的无花果树间,仔细观察无花果的长势和品相,悠然想到诗人《吟无花果》的诗句:千山花开万树香,唯独无花不竞芳。绿衣婆娑默然立,累累甜蜜请君尝。

蔡庆林和妻子王瑞玲是中牟新区大孟街道办事处万胜村,名副其实的资深种植户,用王瑞玲的话说:“我们种的都是经济作物。但是种草莓就有近10年的时间,去年六亩草莓卖了20多万元。”轻描淡写的语气间难掩由衷的自豪。

无花果是从去年开始种植的,王瑞玲说他们夫妻俩先后到过长垣、山东、河北等地,参观那里的无花果园,学习无花果的种植技术,从育苗到栽种再到后来的管理,步步为营,业精于勤,“上底肥都是农家肥和黄豆有机质,防虫害不打农药用黄蓝粘虫板。”蔡庆林在一旁补充说。夫妻俩凌晨5点起床,赶到无花果园的首要任务就是驱赶麻雀、灰雀等鸟们,无花果太甜了,这些鸟们都喜欢吃甜食,驱赶不及时,熟果就被它们盗食了。白天一般是在果园内给果树打岔,通风透光,为无花果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今年7月下旬无花果开始陆续上市,到现在差不多两个月了,前后卖了有两三万元吧,俺也没仔细算过。”王瑞玲说,“天天都有人来园里摘果,多数是郑州的,开封的,还有中牟的,俺村周边的。最多一天来二三十个人。”记者采访了解到,蔡庆林王瑞玲夫妻俩今年只种了6亩无花果,产量供不应求,“明年计划再扩大10亩,无花果不愁卖,几乎不出果园就卖完了。”蔡庆林说,“俺这边还有6亩草莓,一天到晚忙。”

王瑞玲接茬说:“弄啥不辛苦,好日子就是靠辛苦劳动挣来的。咱守着地,不出村,总比在外打工听吆喝好吧。”

夫妻俩膝下有两个女儿一个男孩,两个女儿学业有成,儿子在家帮助夫妻俩打理无花果园和草莓园,小日子风风火火甜甜蜜蜜。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刘茜


编辑:王洋
统筹:张改华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