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夫郑州奇遇记系列报道
“少林软兵之王”用一生诠释一份热爱!
“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从农家子弟到少林十八金刚,从乡村武术班到国际武术教育舞台,一把流星锤陪伴着陈同川从少年时代舞到发丝渐白,也见证了六十载光阴里对传统武术的坚守与挚爱。
软兵之王的武术人生!
9月24日,嵩山脚下少林小龙武术学校,数千名学生的呼喝声此起彼伏,校长陈同川目光如炬巡视着训练场。虽已年近六旬,陈同川依然拳不离手,在众多兵器之中他尤擅软兵,一把流星锤围着身体收放自如,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似枪弹出膛。
流星锤既是软兵器,也是一种暗器,它速度快、隐蔽性强,便于隐藏和携带,通过抡、缠等方式使锤头产生惯性,通过手脚肘等部位击发,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不但能够大幅度延伸攻击范围,完成攻击后还能收回再次进行攻击。
流星锤难以习练,金属锤头大小与成年人的拳头相仿,陈同川初练软兵曾被撤回的锤头击伤面部,缝针之后他找来沙包代替铁锤,靠着毅力和热爱继续练习。“没有捷径,练得多了,功夫就出来了。”他说,功夫不会掺假,就是要多练、久练、常练,基础动作练好了,才会形成完整的套路。
1992年,在江苏连云港举办的全国武术大赛中,陈同川获软兵器第一名。1996年,在郑州举办的全国武术大赛中,他获长兵、软兵两个第一。2000年,在首届全国少林拳武术大赛中,他又荣获少林拳第一名。
精湛的软兵技艺和过硬的少林功夫根底,使得年轻的陈同川声名鹊起,不但赢得“少林软兵之王”及“少林十八金刚”称号,河南省体委还特别邀请他参与录制武术教学影碟。
武术世家的薪火传承!
陈同川1967年出生于登封大金店镇书堂沟村一个武术世家,陈家的武术渊源可追溯至祖父陈天宝。为保家自卫、对付土匪,陈天宝曾跟随著名拳师梅金选学习少林硬气功“拍打功”。陈同川的父亲陈成文和叔父陈五经也被送到名师李根生处学武。
在代代习武的家庭氛围中,陈同川与哥哥陈同山自幼就开始学习少林武功。弟兄俩白天照料庄稼田地,只能在晚上加紧练功。为学习后空翻,陈同川的舌头摔破满嘴流血,但他毅然坚持了下来,之后还来到一所武校继续提升技艺。
1978年,陈同川与哥哥陈同山在书堂沟村办起武术班传功授技。这是他们武术教育事业的开端,当时谁也想不到,这个乡村武术班会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少林小龙武术学校。
由于工作出色,成就突出,1980年陈同川被聘为大金店乡少林武术馆教练,1985年又被登封第一家正规武术专科学校少林寺武术学校特聘为总教练,任职期间他一边致力于武术教育事业,一边习武练功参加国家级大型武术比赛。
在武术赛事中一次次夺冠,陈同川并未骄傲自满,反而更加潜心研究武术精髓。他的武术足迹遍及全球,还多次组团赴菲律宾、马来西亚、加拿大、中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演推广少林功夫传播传统武术文化。
用一生诠释一份热爱!
如今,少林小龙武术学校每年招收学生达数千人,早已成为集文、武、影视、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武术院校。陈同川兄弟俩在武术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弟子们将他们的教育理念带到全国各地,还在许多省份建立武校培养人才。
陈同川认为,练习流星锤要遵循规律,如果违反规律就会遭到反噬、被锤头击伤,教育学生同样要遵循孩子们的生长规律和心理特点,“在生活中,在人生中,如果不遵守规律,人生就会走偏,搞得一团乱麻”。
2024年12月,陈同川与名誉校长释小龙在第十一届中国商业创新大会上双双获奖。陈同川除了荣获“中国商业创新杰出人物”外,还与释小龙共同荣获“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影响力人物”称号。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少林武术文化传播事业的肯定。
“武术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陈同川的人生轨迹始终围绕着少林武术展开,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武术、习练武术,并从中受益。
迎着清爽的秋风,走在校园之中,陈同川的身影显得格外挺拔。从书堂沟村的小武术班到国际舞台,从痴迷武术的农家少年到荣获“一带一路国际影响力人物”荣誉,他用一生诠释了对传统武术的坚守与挚爱。
郑州日报记者 汪永森 文 白韬 图
统筹:王绍禹
编辑:蔡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