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晚,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点映晚会暨“文脉千年·剧说郑州”微短剧剧本征集活动颁奖晚会在郑州举行。本次活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指导,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广播电视局、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红果短剧承办,汇聚行业领导、资深创作者、媒体代表及各界嘉宾,通过颁奖、签约、作品点映、文化展演等环节,全面展现河南微短剧产业发展成果,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百位编剧共绘“剧说郑州”,8部优秀剧本获扶持拍摄
作为郑州微短剧产业的年度盛会,本次晚会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主题,旨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深化产业合作。郑州作为“全国短剧三大重地”之一,2024年微短剧产值已突破23亿元,“郑州出品”成为行业亮眼名片。
“文脉千年·剧说郑州”微短剧剧本征集活动自2025年4月启动至7月收官,吸引全国各地优秀编剧参与,共收到近百部投稿作品,内容涵盖郑州历史文化、当代发展与未来展望。经过多轮评审,共评选出入围作品50部,最终23部作品进入复评。
颁奖活动现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德祥介绍活动情况、揭晓获奖结果,并与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红民一起为优秀剧本奖获得者颁奖。
获奖代表张鹏(作品《穿越后,我为商都守文物》)、任泰安(作品《我的植愈系男友》)分享创作心得,他们表示:“郑州的千年文脉为剧本提供了丰富素材,希望通过微短剧让更多人了解商都故事。”
为推动获奖作品落地,晚会现场举行《扶持拍摄和出品意向书》签约仪式。大向文化传媒(郑州)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姬春晖与8位获奖编剧(张鹏、李新贵、顾华、闫盈、李怡欣、贾雨晴、王晨曦、高硕)共同签约。据介绍,大向传媒作为河南本土综合性文化集团,已构建“郑州-杭州-香港”三地协同布局,将通过内容创作、后期制作、国际传播等全链条支持,助力剧本转化为精品短剧。
点映环节,《幸福冲锋号》《小港湾》展现创作实力
晚会重点推介两部微短剧作品。郑州本土作品《幸福冲锋号》以真实故事为原型,聚焦家庭情感与奋斗故事,通过市井烟火气的镜头语言,展现了郑州人“踏实肯干、敢闯敢拼”的精神特质。主创团队在见面会上分享拍摄感悟,称“郑州这片土地的活力为创作提供了灵感,剧中主人公的创业经历正是无数郑州奋斗者的缩影”。
晚会特设传统文化展演环节,郑州市戏剧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中心一级演员魏云携团队演绎豫剧《花木兰》“征途”选场。主办方表示,戏曲为微短剧提供文化内核,微短剧则以碎片化传播助力戏曲破圈,二者融合实现“传统与现代共赢”。此次展演正是郑州微短剧“扎根文化、创新表达”的生动实践。
北京红果短剧推介作品《小港湾》则展现了跨地域合作成果。该剧由电视剧《小欢喜》联合编剧、《九州缥缈录》编剧雷博执笔,金色梦乡文化创始人杨盛熙执导,好有本领CEO郑安迪担任出品制作方,目前已在红果短剧上线,3天内收获亮眼点击率。
“落地郑州时收到‘老家河南’的短信,这两天通过大会更感受到郑州在微短剧拍摄基地、制作领域的长足进步。这里不仅是产业重镇,更会成为所有微短剧从业者的‘快乐老家’。”编剧雷博表达了对河南的直观感受。
导演杨盛熙则从创作视角点赞河南:“这里有短剧创作的丰厚土壤。比如豫剧《花木兰》选场中,马官对木兰演唱的点头示意、巡演式互动,这些传统文化中的表演细节,与短剧常用的‘总裁下车’‘角色反应’等桥段异曲同工,是深刻融入中国文化的创作素材。这片沃土值得深耕。”
好有本领CEO郑安迪虽为首次来到郑州,却笑称:与这座城市“冥冥之中有羁绊”,小学初中就唱过豫剧《花木兰》,如今看到郑州微短剧的产业活力,更觉亲切。我们已有多个项目在郑州拍摄,选景、演员、拍摄基地均实现本地化,效率极高。”
探索短剧“多元天花板” 与“竖店”共同成长
谈及微短剧的创作趋势,《小港湾》导演杨盛熙直言:“当前市场常见的‘重生、逆袭、霸总’等模式,容易让观众产生‘被硬控’的疲劳感。在创作《小港湾》的过程中,有意跳出这一框架,聚焦千禧年女生的成长与情感,用更加细腻的叙事打动观众。”他表示,“短剧的天花板很高,不应自我设限。在剧情方面,还可以探索家庭、现实、文化等更多品类,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让短剧包罗万象。”
“从剪辑师通宵赶工,到服化道团队赴周口收旧农具,郑州幕后团队的专业与热忱令人感动。未来我们会将更多项目落地郑州,与‘竖店’共同成长。”当被问及是否考虑以郑州为题材创作时,好有本领CEO郑安迪明确回应:“当然!未来希望立足郑州,挖掘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创作真正的‘郑州故事’‘郑州人物’,让微短剧成为传递郑州文化的载体。”
据了解,河南作为全国微短剧产业发展的“重镇”,已形成显著竞争优势。全省微短剧企业超1000家、播出平台3个,建成有一定规模的微短剧拍摄基地18家,吸纳固定从业人员超5万人。2024年行业白皮书显示,全国短剧承制方前十强河南占4席,郑州天桥公司位列平台榜第7位。全国短剧热力榜每天都有“豫制”短剧上榜,2025年全省微短剧产能仍在提速增长。
本次晚会不仅是对郑州微短剧产业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标志着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数据显示,郑州凭借政策支持、产业基础与文化底蕴,已吸引诸多企业扎根,形成从内容创作到发行的完整产业链。未来,随着与红果短剧等平台的深度合作,以及区域协同布局的推进,郑州微短剧产业集聚效应有望进一步提升,成为全国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晚会最后,主办方表示,将持续搭建创作与交流平台,支持更多优质作品涌现,让微短剧成为讲好郑州故事、传播中原文化的重要载体。
(正观新闻记者 苏瑜 文 徐宗福 图)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