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路街道聚焦“两高四着力”,强化“三标”意识,紧扣区委“三学三化”赋能行动,聚焦“向新再出发”。围绕“八大工程”部署要求,将攻坚任务转化为党员干部能力提升的“实训场”,推动党员干部在破解复杂命题中实现从“专业新手”到“破题能手”的跨越式成长,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增添发展动力。
夯实理论学习根基,提升政策执行能力
聚焦“以上率下”,发挥领学示范作用。街道班子成员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开展“三学三化”专题学习,充分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通过中心组研讨、党工委专题会议等形式,深入学习区委印发《关于在全区开展“三学三化”——“八大工程”学习赋能行动的实施方案》,系统解读政策理论、业务核心与创新路径,强化“领头雁”的认知深化与思维转化。
聚焦“精准分层”,发挥深学细悟作用。以先锋课堂为主阵地召开专题会议,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不折不扣执行好、落实好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的重要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制定《桐柏路街道开展“三学三化”——“八大工程”学习赋能行动的实施方案》。依托“中原红网”“郑州中原发布”等线上平台,积极推送政策法规、先进经验等24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掌握新知识、学习新理论。
聚焦“学用结合”,发挥转化促行作用。街道上下高度关注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广泛开展政策宣讲会,精心用好政策“工具箱”、合力打好政策“组合拳”,主要领导带头走访重点企业50余次,开展“政企恳谈会”“企业家沙龙”等活动,搭建政企面对面交流平台,围绕产业发展、政策落地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为企业提供精准支持与暖心服务,把政策暖流转化为发展动力,推动政企同频共振,切实助力企业良性发展。
创新干部队伍机制,锻造实干担当铁军
建强“赛场选马”选拔机制,树牢实战攻坚“风向标” 。按照任务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长效化的方法,统筹实施“雁归工程”“青蓝工程”,不断扩大基层干部队伍后备力量,历经百日攻坚,完善更新“薪火行动”后备人才储备库,推动干部在实战中锤炼本领,为街道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人才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拔擢、敢于创新、作风优良的基层干部队伍。
紧盯“短板弱项”需求错位,打通学用脱节“肠梗阻”。实施靶向式能力提升机制,打破“学用两张皮”困局,推行“案例推演+一线实操”双轨教学,执行班子成员结对“新兵”、业务骨干帮带“雏鹰”计划,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能手,开展党建知识、产业发展、应急处置、基层治理等专题培训21场,采取多对一带工作、点问题、教方法等工作模式,激励党员干部以干字当头、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聚焦“民生福祉”践行初心,推动基层治理“高效能” 。始终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完成智慧党建、数字城管、12345市长热线等多平台合一,让各类事件处置更加高效,上半年累计受理非小微事件10165件,事件办结率达95.26%,满意率达98.14%,有力服务辖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积极推进 “六要素”归集,对人口、场所、组织等各类数据进行全面梳理和更新维护,归集随手记信息65783条,为精准治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激活改革创新动力,产业能级提质增效。
“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奔赴。围绕破解经济发展、基层治理难题,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牢牢牵住招商引资“牛鼻子”,精心下好项目谋划“先手棋”,深入学习杭州等先进地区成功经验,以“走出去”开拓视野、“请进来”引入经验的双向策略,深耕主导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工程,实现从“走出去”精准招商到“请进来”优质项目落地的双向赋能。
“基本盘”与“新赛道”双轮驱动。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产业迭代升级为核心,积极推动其开展技术改造与设备升级,实现生产模式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型;依托行业交流平台建设,促进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方面的经验互鉴,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在产业集群培育上成效显著,目前新增“四上”单位3家,协助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成功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4家。
“产业链”与“价值链”双链融合。在新兴产业培育上,聚焦战略性新兴领域,通过定制化政策包与专项扶持资金降低企业发展成本,以“中联行大厦”“新尚空间大厦”等载体,不断加强现代化产业集群链培育、创新产业发展载体、厚植“近悦远来”的营商沃土,解决标准化孵化空间与配套服务体系初创企业后顾之忧,形成“引进—培育—壮大”的良性发展链条,为区域经济注入持续动力。
记者 董占卿
统筹:张改华
编辑: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