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照亮前程——聚焦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

实训场里的“较劲儿日常”

郑州工业技师学院的实训楼里,木工坊的刨木声“沙沙”带劲,开发室的键盘敲得噼啪响,零售区姑娘的模拟接待声甜脆,连鸿蒙开发工位的调试提示音,都像在跟着凑节奏……离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越来越近,学校参赛选手正把日子过成“训练场—食堂—宿舍”三点一线,连教练都说:“这群孩子眼里的奋斗劲儿,比楼里的灯光还亮。”

作为河南代表,学院这次带着木工、精细木工、移动应用开发、零售、鸿蒙应用开发5个赛项出征,赛项的背后,是全校60多年攒下的职教底气。

选手实训忙

走进实训场的木工坊,淡淡的木香在空气中浮动。记者看到一个参赛选手正蹲在工作台前忙碌,手持精密量具,反复校准榫卯结构的拼接精度,桌面上整齐摆放着不同规格的凿子、刨子,以及数十块打磨至光滑的实木板材。

“之前在模拟训练中,一处榫卯接口的贴合度差了0.2毫米,我和教练一起拆解了10余个经典木作案例,终于找到优化手法。”选手告诉记者,“每天练完,手指都僵得握不住筷子,但是会觉得今天又进步了。”说着,他随手抹了一把汗继续工作。

另一处场景亦有同样的专注。精细木工的参赛选手磨木件时特别轻,指尖蹭过木料像摸丝绸。“教练说精细木工得‘耐看’,不光尺寸要准,看着还得舒服。我现在闭着眼都能摸出木纹走向,就怕比赛时出一点岔子。”正在用细砂纸打磨实木装饰件的选手,指尖轻触木料表面,感受着纹理的细腻变化。“弧度再柔2°”“雕花深度减0.2毫米”……桌上的参赛方案草图本翻卷了边,复杂的雕花图案已修改了8版,每一笔线条都经过反复推敲。

还没走到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室里,远远就能听到密集的敲击键盘声音。走进训练室,只见参赛选手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偶尔停下来抓抓头发,桌面上摊开的笔记本记满了不同场景下的开发思路与bug解决方案。

“上周模拟赛中,一个数据交互模块响应速度不达标,我和专家教练熬了通宵,对比了5种优化算法,才将响应时间缩短了0.5秒。”翻看他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用户需求分析”“优化方案”,字里行间全是较劲儿。

鸿蒙开发这边倒显得十分安静,参赛选手盯着屏幕调界面,鼠标点得特别轻。“按钮间距再小2px,跨设备互联得再测3遍。”他桌上摆着好几台测试设备,“得确保在不同设备上都能用,不然比赛时出问题就麻烦了。”

“您好,十分抱歉为您带来不愉快的购物体验,具体退货需要携带小票……”这里是零售(世赛选拔)实训区模拟超市、便利店等真实消费场景开展训练,参赛选手身着统一工装,正演练“临期商品退换”。一会儿,她又模拟收银,一会儿又应对“顾客投诉”。“现在就算站一下午,说话也不带喘的——每天晨跑三公里,体能早练出来了。”旁边心理教练还会跟她聊聊天,怕她比赛时紧张,连“怎么调整呼吸”都教了。

学校“暖支撑”

据了解,为冲击第三届国赛,学校为每个赛项都配了“专家+教练+体能+心理”的团队,跟训教练恨不得住在训练场;体能教练按项目定制计划,木工练手部力量,零售练站功;心理教练每周都来,谁压力大了就聊聊,比家里人还贴心。

为了让选手见世面,学校还常安排去国家集训基地“取经”,每次至少一周,让他们跟全国的高手比一比。还请世赛获奖选手来同训,人家怎么练、怎么应对突发情况,都毫无保留地教。用教练的话说:“多学一点,比赛时就多一分底气。”

硬件上到位。国赛同款的木工量具、鸿蒙开发设备、零售货架全配齐,耗材按赛事标准管够。衣食住行全打通。选手住人才公寓,食堂每天换着花样做营养餐。宿管阿姨知道他们起得早,常帮着晒被褥。“上次我感冒,教练直接把药送到了训练场。”一名参赛选手眼里满是感动。

记者 陶然



编辑:胡昆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