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一村(格)一警”工作机制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创新,该机制推动警务力量下沉乡村网格,使包村民警成为感知风险、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近日,苟堂镇关口村发生的一起供水纠纷,成为该机制快速响应、有效处置的例证。因施工导致村内供水中断,部分村民在微信群内情绪激动、言辞激烈。包村民警李宏权通过群内动态敏锐察觉这一风险后,立即启动响应机制:线上及时发声安抚,澄清维修进展,疏导对立情绪;线下同步赶往现场,协调加快抢修进度,并通过群内实时发布现场照片和工作进展,消除村民负面情绪。整个过程响应迅速、处置得当,在20分钟内便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这起事件的快速、妥善化解,正是新密市“一村(格)一警 ”工作机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实效的一个缩影。该机制通过将警力前置、责任到人,使民警真正融入乡村肌理,成为矛盾纠纷的“前端传感器”和“灭火器”,让“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成为现实。

新密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运用,不断完善“党委领导、公安牵引、综治联动、社会协同、网格赋能、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作为“一村(格)一警”机制的发源地与发展地,该市将持续推动该机制创新发展,进一步发挥社区民警在整合资源、维护稳定、服务群众中的关键作用,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记者 薛璐 文/图


编辑:康迪
统筹:赵青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