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决议,中国申报的项目“西夏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2011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出席了西夏陵申报世界遗产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仪式。对此,封面新闻记者在近日专访单霁翔,在他看来,西夏陵申遗成功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了遗址,更是找回了一个被遗忘的文明。
单霁翔 图源受访者
在单霁翔看来,西夏陵申遗成功的重大意义就是让曾经被历史所淹没的西夏政权,重新揭开神秘的面纱,并且走向了世界。这个曾经存在了190年左右的王朝,在被蒙古铁骑所灭后,整个民族都消散在历史长河中。但是在今天,随着考古人员、文物工作者,还有西夏历史研究学者们近14年的努力,它重新揭开神秘的面纱,成为了世界遗产。这座广阔的陵区,在40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9座帝陵,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区之一。“西夏人创造了独特的西夏文,现存有5000多个文字,这在少数民族中极为罕见。”单霁翔说道。
谈及申遗过程中遇到的最困难的阶段,单霁翔坦言,确定西夏陵的核心价值是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阶段。最终在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下,才将其定位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历史见证。西夏陵规模庞大,有9座帝陵和270多个陪葬墓。“但是这些年里,我国系列遗产申遗的比较多,作为单一地点的遗产,要发掘其对人类社会和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并非易事。”单霁翔这样说道,“我们在深入研究后发现,它见证了中国多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构建提供了坚实历史基础。同时,它真实完整地保留至今,唤醒了被历史淹没的记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历史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是这样的高定位,使其符合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认可。”
西夏陵 图源官方公众号
在2011年,单霁翔就曾考察过西夏陵,他回忆道:“那片将近40平方公里的旷野上,9座陵寝耸立着,但当时它因战争和管理不善反复遭到破坏,保护状况令人担忧。”但也是在那一年,西夏陵启动了申报世界遗产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工作。将西夏陵作为考古遗址公园进行管理,意味着它有了专门的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处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不再是处于野外的无序状态,而是得到了细心的管理和有序地发掘。而博物馆的建设为保护西夏陵的历史文化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对此,单霁翔还表示:“博物馆建造得很漂亮,希望大家有机会都去看看。”
单霁翔认为:“申遗成功对西夏陵来说是新的开始,而非终点。今年恰逢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40周年,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履行公约义务,进一步加强西夏陵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保护,提高原有保护水平和能力,持续做好传承与利用的工作。”西夏陵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帝陵、200多个陪葬墓、防洪工程以及大片建筑遗址等。其中,土遗址的保护是比较困难的,需要不断破解难题,深入研究其空间环境、材料技术等,以保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来源 封面新闻 记者 雷蕴含)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