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脱发、手脚焐不热、注意力无法集中……14岁的初中女孩,身高1.57米,体重70斤,这看似是“理想身材”,实则隐藏诸多健康隐患。

据《法治日报》报道,暑假期间,一些爱美的青少年采取极端化减肥方式,通过极端节食、偏执运动等盲目减肥,“减”出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减肥产品商家、减肥机构把目光瞄向未成年人,打出“专为儿童设计”“校园萌主”等旗号,让一些未成年人心动,让正在成长发育中的未成年人走向对“过度瘦”的追求。

青少年扎堆减重,根源在于“白幼瘦”审美低龄化。这一趋势的形成,离不开多方面因素推动。

其一,社交平台上,存在诸多有关畸形审美言论。比如,“小蛮腰超两指宽即算粗”“白幼瘦才是极品”等,将错误审美包装成潮流,让青少年产生“瘦才完美”的认知。 

其二,同龄人之间,形成攀比氛围。减肥群中“多吃一粒米就罪恶”的共识,使敏感的青少年为避免被排挤,被迫加入极端节食行列。

其三,商家与减肥机构,刻意诱导青少年消费。其打着“专为儿童设计”等旗号,将减肥曲解为“身材管理能力”,甚至还有商家将“三无”商品伪装成零食,对未成年消费者称“代谢强则瘦身快”,全然不顾健康风险。

青少年盲目减重的危害,体现在生理与心理双重层面,且影响深远。生理上,青少年处于身高与智力发育黄金期,营养不足不仅致脱发、免疫力下降,还会限制身高,更延缓智力发育,影响学业;心理上,过度关注体重易引发焦虑,进而诱发厌食症、贪食症,或致自卑、抑郁,影响人际沟通。

本质上,解决青少年减肥乱象,需多方协同发力。相关部门要强化监管,严打虚假宣传的减肥机构与不明产品商家,明确“儿童减重师”准入标准,杜绝无资质指导的行为。

另外,学校也应增设健康教育课,传递“健康即美”理念,保障体育课课时,引导关注身体活力而非体重;家长则需密切关注孩子饮食与心理,发现刻意节食时耐心沟通,准备均衡膳食,给予“当下就很好”的肯定,助其建立健康自我认知。

青少年追求美本无可厚非,但美不应被单一标准定义。唯有破除畸形审美、规范减肥市场、加强教育引导,才能让青少年在成长中绽放活力。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韩静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