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产能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新密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完善灌溉设施、沟渠连通、田间道路配套等综合措施,显著提升了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当前正值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新密市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水平,为实现全年粮食丰产丰收筑牢根基。

建章立制,提升建设管理水平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要注重“建”,更要强化“管”,确保农田长期发挥效益。该市近期出台《新密市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若干措施》和《新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负面清单》,建立了覆盖规划、建设、管护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指明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的努力方向。一是科学规划布局,合理选址实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农业产业发展等因素,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布局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优先选择相对集中、土地平整、水土资源禀赋较好、交通便利、无潜在地质灾害的地块布局,确保建成一片、见效一片。二是严格招标投标,规范投标行为。根据单项工程措施或项目区域合理划分标段,探索年度施工任务整体发包、招标投标“评定分离”等模式,推行全过程电子化招标投标。三是加强工程监管,确保建设质量。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探索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对抽查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限期整改。严格按照实施计划组织建设,提高监理监督实效。探索建立“合格证”管理制度,将“合格证”作为工程计量和拨款的重要依据。四是健全管护机制,落实长效管理。落实“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管护”的管护机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管护,简单管护通过以工代赈、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吸纳群众参与,确保农田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多措并举,护航秋粮丰产丰收

秋粮占全市全年粮食产量的近五成,抓好高标准农田管理是夺取丰收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强田间管理。针对新密市出现的高温闷热天气,发布应对高温天气玉米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根据该市玉米播种早晚不一的情况,组织农技人员分区、分类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灌溉、防治病虫害,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的增产潜力;二是着力防灾减灾。大力配套高标准农田建设防灾设施,疏通沟渠、检修机井泵站,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同时,加强气象预警,提前制定应急预案,降低灾害影响;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投入财政资金1207.3万元,完成全市重点区域、重点农田的易涝地块沟渠连通工作。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46万元,规划实施两个乡镇10个行政村的沟渠连通后续项目。整合各级高标准农田管护资金27万元、防灾减灾资金75万元,对各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开展维修,解决了基层村组抗旱灌溉难题,赢得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

下一步,新密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发放《高标准农田政策明白卡》,增强农民建设管护意识;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记者 薛璐 通讯员 侯书锋


编辑:康迪
统筹:赵青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