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郑州市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项目建设成果发布会在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举行。发布会以“创新引领·导航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示了郑州市在专利导航与产业深度融合中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郑州市及高新区相关部门领导、企业代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负责人等6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升级的新路径。
高起点谋划,专利导航赋能产业升级
发布会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挂职领导耿晓芳主持。郑州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主任陈俊强表示,专利导航实验区建设是郑州市深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他认为,本次发布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郑州市专利导航实验区建设迈入新阶段。郑州市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推动专利导航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会议上宣读了《郑州市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验收结果的通知》,并通报了实验区建设的总体情况。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网络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验区通过专利大数据分析,精准指引企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有效提升了区域创新效能。例如,在网络安全领域,实验区构建了覆盖全球技术趋势的专利分析体系,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技术攻坚方向与风险预警,助力郑州高新区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
多维度成果,重点产业突破性进展
在成果发布环节,梧桐园区运营中心、航空港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及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别就新材料、生物医药、网络安全产业的专利导航成果进行了专题汇报。数据显示,实验区建设期间,相关产业专利布局显著优化,企业创新活力大幅提升。例如,北斗导航领域通过动态分析软件,为产业创新提供决策参考;传感器产业借力导航项目,推动汉威集团等企业在国际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智慧城市产业通过专利质量提升,加速了技术成果转化。
企业代表富耐克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分享了专利导航的实际应用经验。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专利信息分析,企业精准定位了技术研发方向,避免了重复投入,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强政策支撑,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河南省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和郑州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领导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实验区建设成效。他们指出,专利导航不仅是产业创新的“指南针”,更是区域发展的“动力源”。未来,郑州市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为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保障。
高新区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杨晴致辞中说:“专利导航是产业创新的‘灯塔’,更是区域发展的‘引擎’。”据统计,截至2025年5月底,郑州高新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513件,占郑州市的30.78%;高价值发明专利5109件,占郑州市的34.32%。2025年新增3项中国专利奖,累计获批34项,占郑州市的36%。这些数据印证了专利导航对创新效能的实质性提升。
记者孙庆辉 通讯员 方宝岭 王玥彤 文/图
统筹:赵青
编辑: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