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能变成魔法披风,吸管能化作沟通桥梁,原来表达心情可以这么有趣!”7月16日下午,中原区建设路街道市场街社区联合建设路街道团委组织了一场以“即兴戏剧+百变物件”为特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课堂。心理老师张艳艳通过剧情演绎、创意造物、互动分享等形式,让40余名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情绪管理,收获心灵成长。

课堂以“即兴小剧场”拉开序幕。心理老师选取“被误会时的委屈”“得到鼓励后的开心”等贴近生活的场景,邀请孩子们随机抽取角色卡片即兴表演。“当同桌错怪你藏了他的橡皮,你会怎么说?”“如果朋友夸你画的画很棒,你脸上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和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情绪具象化,不仅学会了识别自身与他人的情感信号,更在角色互换中理解了“换位思考”的意义。

最具创意的“百变物件小组创想”环节,把课堂氛围推向高潮。老师给每组分发书本、购物袋、杯垫等日常物品,提出任务:用这些材料“变”出一个能代表“解决烦恼的工具”,并通过即兴短剧展示它的用法。有的小组用书本卷成“勇气话筒”,演绎“对着话筒说出害怕,恐惧就会跑掉”;有的用购物袋套在头上变成“安全帽”,通过剧情展现“戴上它,朋友间的小矛盾对我造不成伤害。”“我用按摩槌做成一个金箍棒,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我就会用这个金箍棒把所有的烦恼像打妖怪一样斩妖除魔。”孩子们在动手创作中释放想象力,在戏剧表演中倾诉心声,原本藏在心里的小困扰,在欢声笑语中变成了可分享、可解决的“小挑战”。张老师夸赞孩子特别有想象力,鼓励孩子日常生活中就想象着自己是一个魔法师,通过“物件百变”自我调节。分享环节中,每个孩子都成了“小导演”,用自己创造的物件讲述心情故事,在倾听与掌声中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

此次即兴戏剧课堂打破了传统心理辅导的严肃模式,通过“玩中学”让青少年在轻松的氛围中打开心扉。

记者 董占卿 通讯员 冯焕娣


统筹:张改华
编辑:李佳露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