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一份炒面不要辣椒”“麻辣烫多浇点汁”“老板,我的炸串做好没”......7月14日下午8点,走进郑州中原区西元广场便民疏导点,熟悉的吆喝声响起,浓浓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三张清单”引领夜市治理新模式
郑州市城市管理保障中心围绕夜市经济发展中的治理难题,以党建为引领、以制度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共治为路径,落实“三张清单”制度,融合网格化治理、科技赋能、疏堵结合等举措,深化夜市规范管理与活力激发并重的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置便民疏导点185个,引导2300余户摊贩入市经营,实现“摊位整齐化、经营定点化”。
针对夜市治理中部门职责交叉、商户经营无序、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市城管保障中心以“三张清单”明确治理权责边界。《夜市规范管理职能部门职责清单》,明确市城市管理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消防救援机构等部门的监管职责。《夜市规范管理职能部门服务清单》,通过联合工作组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商户“办证不跑腿、经营有底气”。《夜市规范管理经营者须知清单》,引导商户主动落实垃圾分类、噪音管控等责任。
智慧地图助力瓜农精准卖瓜
当盛夏暑气漫过街巷,这份“电子西瓜地图”将农户的 “甜蜜期盼” 转化为城市的 “清凉供给”。
今年,郑州市城市管理局进一步优化西瓜临时销售点,正式上线“城管便民服务地图”,将“西瓜销售”纳入其中,作为市民,下楼就能买到新鲜本地瓜,扫码就能查摊位信息,对瓜农来说,有了固定摊位、规范引导,也能安心卖瓜、舒心增收。而执法人员则依托后台数据预判人流高峰、提前疏导。
同时这份便民地图融合视频监控、投诉数据能信息,建立了“动态评估—优化调整”机制,通过网格巡查、市民反馈等方式,定期评估点位运行效果。夏季针对西瓜销售旺季,在居民区周边设置164处临时售卖点,配备遮阳棚、垃圾桶,引导瓜农“进点经营、规范有序”;冬季则根据需求缩减点位、调整经营时段,避免资源浪费。
下一步,郑州市将以民生导向为核心、以协同共治为轴线、以科技赋能为支撑,持续优化“三张清单”制度,拓展智慧地图功能,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让夜市经济在规范中更具活力,让城市既有“烟火气”,更有“文明范”。
正观新闻记者 谷长乐
编辑:胡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