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明星凯特·布兰切在美国街头“打卡片”,这番惊喜亮相成为爆款剧集《鱿鱼游戏》的最后一个彩蛋。上周,《鱿鱼游戏》第三季6集剧情在奈飞平台一口气公开,“小游戏”再度释放出“大能量”,剧集首日即登上奈飞全球93个国家和地区的TV节目榜单首位,超越了第二季次日才登顶的纪录。从2021年《鱿鱼游戏》第一季诞生以来,可以说奈飞让韩剧在Z世代中实现了媲美K-POP的国际流行高度。

一掷千金投资高度工业化的韩剧,奈飞因此收获了大量亚洲新用户。当流媒体巨头将韩剧受众圈从亚洲推向全球的同时,也重塑着韩国国内的制作生态。本土叙事式微、中小制作公司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成本上涨导致电视剧积压无法销售……在奈飞进军韩剧即将十周年之际,韩剧如何更好地“属于韩国”,似乎成为了一个问题。

街头游戏收获全球观众缘

承接第二季的剧情,主人公456号玩家成奇勋在摧毁鱿鱼游戏系统失败后心灰意冷,其余主要玩家们或被迫或自愿,继续投身残酷的游戏。相较于第二季拖沓的叙事和混乱的节奏,第三季的游戏环节更为紧凑,母子抉择、新生儿诞生等情节还是为系列提供了新议题,极端环境下的人性幽微展现无遗。

团体捉迷藏、跳长绳、高空推人,这一季中的三个游戏关卡依旧是最大看点。从2021年第一季爆火以来,游戏环节始终是作品的高光部分。直观、具体、冲突,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影视文化与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吕鹏用三个词概括“鱿鱼游戏”的魅力。“简单空间里的简单环节,满足了观众对于一个明确结果的好奇心。与此同时,游戏涉及到生死存亡的人生问题,又非简单的弱肉强食,而是呈现了道德和人性的复杂。两者叠加,造就了作品的全球观众缘。”

《鱿鱼游戏》第一季的长尾效应对后续两季的高关注度功不可没。在第一季播出后,整整过了3年第二季才问世,观众的期待值随着时间水涨船高。而相比于首季的演员阵容,后两季也邀请到更多韩国知名演员加盟。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刘弢定义《鱿鱼游戏》为“大逃杀+韩流元素”的混搭。“《鱿鱼游戏》借鉴了《大逃杀》等前辈作品的成熟类型套路,又融入韩国综艺式的娱乐感和煽情戏码,形成了独特风格。观众可以轻松跟随剧情起伏而无需绞尽脑汁,再加上奈飞全球同日上线的发行模式,将这部韩剧推上了现象级高度。”

“肾上腺素”是韩剧的解药吗?

《黑暗荣耀》《王国》《杀人者的难堪》《外伤重症中心》……近年来,奈飞出品的韩剧佳作迭出,“作为韩剧20年的老观众,如今看到爆款作品,第一反应是奈飞制作,不再是传统三大台。”吕鹏对记者说。不可否认,奈飞为当年的韩剧市场加入了一针强心剂,首当其冲便是题材的更新。

家庭伦理与爱情偶像是韩剧的两大舒适圈。传统观剧体验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韩剧对人物和心理的浪漫、细腻描写。奈飞入局后,悬疑、凶杀、社会批判类题材快速增长,成为俘获全球观众的一把“利器”。吕鹏将“奈飞制作”归类为“肾上腺素式”的作品,“强刺激、高感官成为通行证。一定程度上来说,韩剧放弃了以往细致精巧的部分,或者说对于情感深度的挖掘,但这也是经典作品的必备要素,这是比较遗憾的部分。”

奈飞强势的姿态不出意料受到韩国业内的关注,在新书《奈飞之后》中,韩国媒体专家赵永信直指韩国电视业陷入了“奈飞陷阱”。奈飞这把双刃剑,一侧是全球流量和韩国创作者的给予,另一侧锋刃则是带给韩国业内的动荡。“奈飞让韩国故事走向世界,也让韩国业界尝到大起大落的滋味。”刘弢告诉记者。流媒体平台引发的激烈竞争导致电视剧制作成本上升,让本土小型工作室难以跟上步伐。数据显示,《鱿鱼游戏》每集制作经费超过3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87万人民币)。即使是配角,每集的出演费用也高达3亿至4亿韩元。而2023年以来,奈飞逐步减少了对韩国原创作品的投资,转投日本动漫和其他亚洲内容,留给韩国戏剧制作公司股票暴跌的后果和翻倍的制作成本。

“可以预见,未来韩国制作方会更加注重深耕本土优势题材,同时开拓多元发行渠道,不再把鸡蛋都放在奈飞这一个篮子里。这对韩国影视产业未尝不是件好事——适度的危机感会带来反思和调整,促使产业回归理性、寻求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刘弢表示。后奈飞时代,产业与观众,都将重估韩剧的价值。

(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筱丽)


统筹:梁冰
编辑:张晓璐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