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公斤也按3公斤收费”,日前,有媒体测评多家快递公司时发现,半数快递企业在续重收费中存在“向上取整”行为,有快递员称即使“2.1公斤也算3公斤的(收费)”,更有快递公司将重量2.7kg左右的快递标注成了4kg。有地方邮政部门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约谈提醒的方式督促制定合理收费标准。
当互联网生存成为一种最寻常的现代消费场景,快递这种网购的衍生品在几乎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变得须臾不可或缺。可快递称重能否足斤足两,居然也成为一个存有疑问的晦暗空间。
一件重2.7千克的物品,在不同的快递公司称重时发现,对方核定收取快递费的那一个重量却变成了3千克甚至4千克,对应的快递收费也自然水涨船高。该是多重就应该按照重量收取费用,这种“向上取整”的行业潜规则着实让人看不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新版《快递服务》国家标准对快递称重计费有明确要求,快递服务主体应使用秤、卷尺等计量用具测量快件的实际重量和体积,确定正确的计费重量,计费重量以千克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
很显然,依然有相当数量的快递企业并未按照已经实施一年的新版快递服务国标规范其经营行为,相应地也就意味着让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快递企业身陷“劣币驱逐良币”的艰难处境之中。同一件快递,虚标物品重量的快递公司,除了可以借此平白获得更多收入,还貌似有了为顾客打折促销的空间,多赚了快递费还可能立起来一个物美价廉的虚假人设,让不明就里的消费者产生更多错误认知。“向上取整”的快递公司不仅有违国标,而且是以不体面、不诚信的方式蓄意破坏市场秩序。
更重要的是,“向上取整”的快递续重虚假行为,同时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多项合法权益。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快递续重“向上取整”的所谓规则是否以明示的方式向消费者进行了醒目告知?更何况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计量正确这一最基本的公平交易条件丧失,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本就无法推卸。
2024年3月起实施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也明确,快递企业虚构快递物品的名称、数量、重量信息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涉嫌进行非法活动的,将线索移送有关部门。连普通快递员都已经信手拈来的续重潜规则,涉事企业到底执行了多久,其非法获利金额又到底有多少,需要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进一步明晰涉事快递企业的法律责任。
更遑论,作为侵害众多快递服务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业性案件,涉事快递企业众多,是否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进一步激活消费公益诉讼?
“向上取整”已经不是个别企业的个别问题,不是企业内部整改、行业内部规范就可以大事化小的,满足于“小圈子里自己玩儿”无疑是在混淆视听。如果仅限于行业内的某种约谈提醒、整改督促,并不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特别是已经违规进行“向上取整”的海量快递订单,其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以及赔偿,都应当有个明确的标准。而非这么快就要去空谈什么“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创造一个合理舒心的消费环境”。没有道歉和赔偿金,怎能让消费者舒心?
(原题为《快递续重“向上取整”,不是内部整改就没事了》 来源 南方都市报)
编辑:左海涛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