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商都讲坛”活动在一楼报告厅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学科带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杜金鹏以《“弄璋弄瓦”是哪般——商周璋、瓦的解说》为题,结合考古所见商周玉器,带领观众从玉璋的棱角间捕捉线索,在陶轮的千年旋痕中寻找答案,透过“璋”“瓦”管窥先秦时期的社会文化。

讲座结束后,这位深耕夏商考古40年的学者,以其标志性的考古人直率风格,为正观新闻记者解读了郑州商城的历史定位与保护课题。

个人简介:

杜金鹏,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计划”资深学科带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兼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兼考古遗址与出土文物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著名夏商都邑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遗址从事考古工作20余年,主要从事夏商考古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安阳殷墟等大遗址保护规划和遗址展示项目二十余项。编著出版学术著作和科普著作20余部,代表作有《偃师商城初探》《中国考古学·夏商卷》《殷墟宫殿区建筑基址研究》《实验室考古入门》《殷墟亚长墓玉石器研究》等,发表论文140篇。创办学术刊物《三代考古》和《文化遗产研究》。


记者:作为长期从事二里头、偃师商城、殷墟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专家,您如何看待郑州商城在夏商考古中的特殊地位?

杜金鹏:郑州商城是夏商考古研究里面非常关键的一个遗址。我们知道曾经考古界有两家重要的学说,一个是郑亳说,一个是西亳说。这两个学说一个立足于郑州商城的考古发现,一个立足于偃师二里头的考古发现。关于这两家的学术之争持续了大概有将近30年,在这个争执的过程中,郑州商城的考古发现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从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后,专家们对郑州商城的认识逐渐靠拢。按照我们现在的认知,郑州商城是始建于夏代末年,不是商代初期才开始建的。就是说,夏代末年,商汤还没灭夏的时候,郑州商城就已经开始建了。商人依托着已经建成的郑州商城,向西进入偃师,把以二里头为代表的夏王朝推翻。

为了监视,或者说安抚原来的夏人,商人又在二里头附近建了偃师商城。这个偃师商城,实际上它是第二个都城,也可以说主要是为了监督夏遗民的城址。而郑州商城,作为商人的大本营,一直在发展,而且它的规模比偃师商城要大得多。

过去讨论夏商界限时,学者多聚焦于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的年代先后,却忽视了前者在规模性和延续性上的独特性。郑州商城的考古发现证明,它不仅是商代早期都城,其雏形甚至可追溯至夏代晚期。这一发现对夏商文化断代意义重大。


编辑:魏泽斌
统筹:王绍禹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