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由河南省图书馆主办的“艾香书韵·端午雅集”活动在健康路馆区举行。活动通过非遗技艺体验、民俗互动、诗词雅集等形式,吸引了超过200名读者参与,其中既有身着汉服的青少年,有结伴而来的银发家庭,也有预约而来的“自闭症”青少年群体,大家共同度过了一场沉浸式的传统文化盛宴。

书香雅趣:诗词与端午记忆

活动以郑东新区艺术小学学子的诗朗诵《一岁一端阳》开场,孩子们清脆的童声演绎,把端午意象与当代生活巧妙勾连,引发全场共鸣。“端午诗词大挑战”游戏中,参与者通过飞花令、诗句接龙等形式比拼文化储备,现场书声琅琅,古韵悠长。“端午文化大挑战”更是妙趣横生,大家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来自苏贝特乐萌艺术团的文化志愿者演奏的《我的祖国》,更是把活动推向高潮。

非遗焕新:老手艺遇见新青年

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成为活动最大亮点。在“五彩丝缠·岁岁祯祥”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编织技艺”传承人手把手教授读者编织象征吉祥的端午五彩绳,吸引数十名年轻人驻足学习。“以前觉得非遗离生活很远,今天亲手编了一条手绳,才发现传统技艺这么有趣!”25岁的市民李女士举着刚完成的五彩绳感叹。

另一侧的“五毒祛疫·剪纸纳吉”活动区,非遗剪纸艺术家曹惠贞以剪刀为笔,在红纸上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五毒”图腾。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同体验,将驱邪纳福的剪纸作品带回家。

在“端午手作”专区,非遗香囊制作、艾草花束DIY等环节让读者化身“手作达人”。读者在非遗香包传承人王彩红的指导下,将艾草、薄荷等中药材装入素绢香囊,既体验传统药理智慧,又收获实用文创。

热情参与:汉服打卡与文化传承共振

众多服爱好者成为活动现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他们身着传统服饰穿梭其中,在“端午记忆·祝福墙”上写下“岁岁安康”“家国同源”等寄语,或手持艾草花束与漆扇合影留念。

该馆特别设置的“集章打卡”机制,让读者通过参与不同活动收集专属印章,换取端午书香小文创,进一步激发参与热情。

活动中“雄黄点额”仪式重现传统祈福场景,特邀民俗专家以雄黄酒在儿童额头轻点,传递驱邪避疫的美好寓意。

文化赋能:书香场馆变身“端午客厅”

活动当天共开展非遗体验12场次,通过场景化、年轻化的表达,让图书馆成为传统节日文化活态传承的“客厅”。未来,河南省图书馆将持续探索这种非静态阅读的模式,让更多人感受中华文脉的温度。

这场融合了书卷气与烟火气的文化活动,让非遗技艺与千年文脉在当代人的指尖与心间悄然延续,也为端午节注入了新时代活力。

正观新闻记者 秦华 文/图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