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无垠的教育星河中,刘桂荣老师宛如一颗永恒闪耀的恒星。每到一所学校,她都迎难而上,改善学校条件,提升教学成绩,为学生求学之路提供便利,让知识的光芒照亮每个角落。郑州市奖状的荣耀加身,让她成为当之无愧的教育标杆;从偏远闭塞的村小学到声名远扬的城镇重点校,辗转奔波的足迹里镌刻着她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亲手创办凤阳小学,力主建成大冶中心小学教学楼,用坚实的行动为万千学子撑起求知的蓝天;所教班级成绩名列前茅,带领学校实现统考 “八连冠” 的传奇,用知识的火炬照亮了无数学子的未来之路。她的人生,正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的生动写照,是教育者无私奉献精神最完美的诠释。

贫寒出身志凌云,求学路上绽芳华

1941年5月6日,刘桂荣出生在一个命运多舛的家庭。父亲为他人扛长工,母亲日夜守着纺车,将一根根棉线纺成生活的希望。困苦的生活不仅没有磨灭刘桂荣对知识的渴望,反而让她心中那颗求学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壤中愈发茁壮成长。

1952年,11岁的刘桂荣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曙光,踏入了梦寐以求的校园。当同龄的孩子还在按部就班地学习时,她凭借着超乎常人的聪慧与刻苦,不断跨越年级的界限。从大冶完小到六中第一届初中,再到1959年成功叩开郑州幼师的大门,每一次升学都是一次华丽的蜕变,每一个脚印都凝聚着她的汗水与坚持。这段充满艰辛与希望的求学历程,不仅让她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更锤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为她日后投身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僻壤教坛迎挑战,山村育苗焕新光

从郑州幼师毕业后,刘桂荣被分配到大金店骆驼岩联校刘庄小学任教。学校深藏在偏远山区,蜿蜒崎岖的山路仿佛没有尽头,每次都要在山间小道上跋涉几个小时;校内师资力量极度薄弱,仅有四五个民办教师和她一个公立教师,教室破旧不堪,桌椅残缺不全,教学资源更是少得可怜。但刘桂荣的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她深知,这些在贫困中挣扎的孩子,比任何人都更需要知识的滋养,更需要有人为他们照亮前行的黑暗道路。

她迅速调整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白天她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将知识如涓涓细流般注入孩子们的心田;夜晚,她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面对基础薄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她不厌其烦地耐心辅导,一个知识点往往要讲解十几遍;面对有限的教学资源,她就地取材,利用身边的一切物品自制教具,把枯燥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孩子们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每当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刘桂荣的心中就会涌起无尽的欣慰与满足,她知道,自己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已经成功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辗转施教传薪火,多地桃李竞芬芳

在刘庄小学任教期间,为了能更好地投身教育事业,也为了能照顾家庭,她先后调到了大冶刘子沟和大路北小学。每到一个新的学校,她都能迅速适应环境,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在大冶刘子沟小学,她深入学生中间,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她发现,单纯的书本知识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她大胆创新,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巧妙地融入教学中。比如,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她会以当地村民买卖农产品的事例为原型,让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在大路北小学负责五年级教学时,她更是将自己的教学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她花费大量时间精心备课,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教学环节。课堂上,她用生动形象的讲解、巧妙新颖的提问,如磁石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课后,她主动与学生交流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成为学生们无话不谈的良师益友。在她的悉心培育下,所教班级的学生不仅在学业成绩上突飞猛进,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而广阔的基础。

勇担重任创新业,筑校育才铸辉煌

后来,刘桂荣调到王楼郝家门小学任教,并被委以学校负责人的重任。这一角色的转变,意味着她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肩负起学校管理的千钧重担。面对全新的挑战,她没有丝毫畏惧,而是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投入到工作中。

在教学管理方面,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每周都会组织教师们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活动中,她鼓励教师们畅所欲言,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她还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在她的带领下,学校的教学氛围日益浓厚,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她始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积极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书法绘画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精神,让校园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然而,刘桂荣并没有满足于此。她看到孩子们求学路途遥远,常常要翻山越岭,风里来雨里去,心中便萌生了建设一所新学校的想法。说干就干,她立刻付诸行动,开始四处奔走。为了找到合适的校址,她走遍了石岭头和西村周边的山山水水,踏破了无数双鞋,并积极协调周围5个生产队,终于在两个村5个生产队中间位置确立了校址。为了筹集资金,她向亲朋好友借款,向社会各界求助,遭受了无数次拒绝,但她从未放弃。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她亲自跑到工地,与施工人员一起日夜奋战,探讨解决方案。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辛努力,凤阳小学终于在众人的期待中拔地而起。从教室的布局设计到校园的绿化美化,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她的心血与智慧。凤阳小学的建成,为周边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宽敞明亮、设施完善的学习环境,成为当地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深耕东村十五载,七校督导育栋梁

1970年,刘桂荣调任东村学区小学任校长,这一任便是漫长而又意义非凡的15年。东村学区覆盖大路北、西村、石岭头和东村五个大队涵盖东村、炮房沟、董家沟、新兴沟、土桥沟、红石头沟和东村北坡等7个小学,是当地重要的教育集中区域。

刘桂荣深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与教师们促膝长谈,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她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为贫困学生送去温暖和帮助。在教学工作中,她更是以身作则,不仅承担着校长繁杂的管理职责,还坚持奋战在教学一线,教授五年级数学。为缓解学生入学困难,她多方奔走筹措资金,带领师生和村民们一砖一瓦亲手搭建,成功建成两个教室,暂时解决了校舍紧张的燃眉之急。

同时,她主动承担起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这一教就是三年。课堂上,她将复杂的数学知识拆解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案例,带领学生在数字的海洋中遨游;课后,她的办公室总是挤满前来请教问题的学生,她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学生们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在乡里统考中连续三年荣获第一名,教学成果斐然。

平日里,她的身影频繁穿梭于7个村的学校之间。清晨,她踏着露水走进西村小学,查看早读情况;正午,她顶着烈日前往大路北小学,和老师们探讨教学难题;傍晚,她披着余晖在王楼小学的教室里,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遇到教学设备损坏、师资调配不均等问题,她总是当场拍板解决。1977年,东村小学因教学成果突出获登封县先进单位奖,奖幻灯机一台;1981 年,学校再次被评为全县先进单位,获县一等奖及电视机一部。就这样,15年的坚守,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认可,也为东村学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冶中心谱华章,教学建设双荣光

1985年,刘桂荣调到大冶中心小学任校长兼大冶教育组工会主席。作为当地的窗口学校,大冶中心小学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刘桂荣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只有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才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在教学方面,她大力推动教学改革。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学校内部,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竞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她还亲自指导教师备课、评课,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在她的带领下,学校的教学氛围日益浓厚,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县统考中,学校实现了“8 连冠”的辉煌壮举,连续 8年获得全县第一,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认可。

随着学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原有的教学设施早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看着学生们在拥挤的教室里学习,刘桂荣心急如焚。她果断决策,积极谋划学校建设工作。为了节省资金,她带领老师们亲力亲为,参与到建设劳动中。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学校暂时缓解了教学空间紧张的问题。但随着学生人数持续增长,她又毅然推动建设一栋教学楼。从项目规划、资金筹集到施工建设,她都严格把关,事无巨细。她多次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在施工过程中,她每天都会早早来到工地,查看进度和质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教学楼终于顺利建成。建成后的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最多时学生数量达到千把人,班级规模达9个班,每班四五十人,在大冶中心小学工作的10余年间,学校累计获得教育局奖牌41块,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承载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二幼攻坚展锋芒,带病坚守映初心

1995年,临近退休年龄的刘桂荣接到县教育局的调令,前往登封市直二幼工作。面对新的挑战,她没有丝毫犹豫,毅然踏上了新的征程。

面对新的难题,刘桂荣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在内部管理方面,她加强团队建设,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增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她注重倾听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在教学管理上,她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幼儿的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她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手工制作、绘画比赛、亲子游戏等,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快乐成长。

1995年,刘桂荣因工作表现突出被评为郑州市工会先进工作者,获得奖章一枚,直到 1998 年学校工作步入正常,她才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辉煌而又充实的教育生涯。

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刘桂荣老师将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她用智慧和汗水,在教育的沃土上辛勤耕耘,播撒希望;她用爱心和耐心,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她用坚韧和执着,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而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教育人生,如同一首激昂奋进的赞歌,激励着无数教育工作者在追求教育梦想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她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登封教育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

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阎洧涛 文/图


统筹:张改华
编辑:王洋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