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的“腾飞之翼”,金融资本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今年5月,中国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为企业科技研发和产业应用装上了强有力的“债市引擎”。
5月22日上午,“融聚资本力量债券‘科技板’融资策略培训会”在郑州高新区举行。活动汇聚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上市公司及金融机构代表,共同探讨债券“科技板”政策机遇,助力科技型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赋能创新发展。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共河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证监会河南监管局、深圳证券交易所指导,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业务中心、中共郑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部、深圳证券交易所河南基地、国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承办。
政企联动 共话科创金融新机遇
债券市场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融资渠道,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证监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强化交易所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精准支持。
河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宁新田在致辞中表示,国家近期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旨在通过专项融资工具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河南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成功推动牧原股份完成全国首批、河南首单“科技板”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为省内科技企业树立标杆。
“希望企业家敢闯敢试,善用资本,抓住债券科技板的机遇,争做创新发展的领跑者;希望金融机构要创新服务,精准滴灌,做企业成长的同行者;希望各级金融部门要靠前服务,优化生态,做资本市场的铺路者。”宁新田说。
自2021年以来,河南省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展稳中有进,融资金额连续4年超过1000亿元,发行量稳定在高位水平,存量规模增至4858亿元,相对于2020年末的2134亿元实现了翻番,平均发行成本压降至2.97%,较期间最高点的4.78%,大幅下降181个BP,且将持续保持下行态势。
河南证监局二级巡视员周德选在致辞中表示,科技创新债券具有期限长、成本低、市场吸引力强的显著优势,能够为轻资产、高成长的科技型企业提供直达资本市场的路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能够帮助企业树立提升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与投资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从长远上看,能够助力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
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二级调研员王军亮在致辞中表示,当下,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科技竞争加剧,中国适时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以专项融资工具赋能科技创新,全力助推缓解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直以来,高新区深化科技与金融融合,构建覆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并购重组等全链条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未来将持续联合深交所河南基地、各金融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政策宣导、企业培育和配套服务,助力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王军亮说。
大公国际党委委员、副总裁、香港执行董事张秦牛表示,大公国际将以本次培训会为契机,进一步扎根河南,也期待与政府、交易所、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一同携手,共同探索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为河南区域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专家解读 多维解码 “科技板”运作密码
本次活动邀请深交所、河南证监局、大公国际、国新证券等单位资深专家进行专题分享。
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业务中心研究发展部河南区域负责人杨榕格详细解读科技创新债券政策。他指出,深交所相关固收产品发行规模已超2400亿元,并重点解析审核要点,包括公司治理、募集资金用途等核心环节。他表示,债券“科技板”通过灵活募资机制、简化流程等创新举措,为科技企业开辟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新通道。
河南证监局债券监管处主任科员何挺松,围绕债券发行合规性展开培训,强调债券发行的规范性要求,包括募集资金专户管理、风险分类核查机制等。他提醒企业需严格遵循监管要求,防范信用风险,确保资金合规使用。
大公国际党委委员、评级总监、技术委员会主任席宁,围绕科技创新企业评级要点与风险防控进行分享。她强调,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出以来,已合计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20只;分行业来看,以银行、证券公司和股权投资机构为主的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数量最多,达24家,其次则为建筑装饰行业;计算机、通信等行业主体发行数量较少。
“发行前,充分评估科创企业面临行业风险、资金风险、技术风险、战略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因此,发行后,要对债券存续期实时风险进行监测与预警。”席宁说。国新证券投行并购重组部总经理彭德强就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与并购重组展开分享。他结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要点,解读“并购六条”新政对科技企业的利好。他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企业如何通过组合工具实现高效融资,并强调并购标的需与主业形成协同效应。
会上,国新资本业务协同工作组高级总监杜家鑫介绍了中国国新及金融业务开展情况。据了解,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22日,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之一,打造了国新颇具特色的“7+3+1”业务格局,已经形成涵盖基金投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股权运作、境外投资、直接投资、证券业务的全面业务板块。
科技金融赋能 河南发展再提速
除专题培训外,本次活动还安排了闭门交流会,深交所河南基地、大公国际、国新证券相关专家与企业及机构代表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一对一辅导,包括融资申请材料准备、审核流程跟进、债券发行定价与承销等,结合当前监管政策以及企业自身状况,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此次培训会为河南科技企业搭建了政策对接与经验交流的高效平台,进一步明晰“科技板”债券发行路径与优势。与会企业表示,活动内容兼具政策高度与实操价值,为后续融资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当前,随着“科技板”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河南正加速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未来,深交所河南基地将搭建长效服务平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 孙庆辉 通讯员 张晓飞 文/图
统筹:张改华
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