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由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主办,郑州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郑州天中书院承办,郑州市嵩山文明研究基金会资助的大型公益文化讲座“天中讲坛·中华文明探源”系列讲座在郑州师范学院嵩山学堂学术报告厅举办。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海亮为观众带来《历史的黄河与崛起的郑州》报告。生动的讲述和渊博的知识为现场听众带去了更多的启迪,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郑州大区河、湖水系在区域自然演变中,促进了人类繁衍,滋润了文化发展。黄河干支流在大约一万年前,曾经贯穿郑州中心城区,其后,西部大地抬升,黄河才不能贯穿郑州,人类文明得以大力发展。郑州曾历经难以想象的沧海桑田的变化过程。但是,历史时期黄河仍然多次泛滥郑州东部地区。黄河环境变化始终是郑州大区生存和发展的至关紧要问题。

讲座中,徐海亮以郑州为顶点的黄河冲积扇及历史黄河河道的变迁,分析黄河下游演变与郑州地区环境变化的关系,解析郑州中心河流从以黄河流域为主,转化到以淮河为主的过程,陈述郑州河流水系变化,与郑州大区全新世湖泊沼泽群的兴衰。郑州大区河、湖水系在区域自然演变中,促进了人类繁衍,滋润文化发展。黄河对于中州文明起源和古代文化崛起,古黄河文化形成,以及社会文明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伟大作用。

徐海亮研究员长期从事水利工程技术、教育、科研、管理,是水利部减灾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资深委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曾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中典型水旱气象灾害分析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中的历史部分工作(该项目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历史大地图集”中明清黄河决溢图幅编绘等。组织多次黄河故道野外考察。参加多次研究生论文指导工作。撰写、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黄河史——自然篇》《从黄河到珠江——水利历史与环境的回顾论文集》《郑州古代地理环境与文化探析》《环境史视野下的黄河与郑州》等。

互动环节,现场学生踊跃提问,徐海亮的解答获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据了解,本次讲座是2025年度“中华文明探源”系列第二期,本系列讲座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文化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使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认识中国辉煌的历史底蕴。

正观新闻记者 左丽慧 通讯员 姜维 文/图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