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针对《财经调查》栏目反映的湘潭市个别地区永久基本农田被建筑垃圾侵占、整改流于形式等问题,湘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5月18日,湘潭市相关负责人率多部门主要负责人先后来到雨湖区长城乡黑家湾社区和湘潭县易俗河镇水竹湾村垃圾倾倒现场,进行专题调度,要求思想认识到位、整改落实到位、问题剖析到位、举一反三到位、追责问责到位。(5月19日央视新闻)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作为粮食生产基础,其保护不仅是农业问题,更关乎国家战略安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央三令五申强调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破坏耕地污染环境,都属于违反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土地管理法规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在相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之下,个别地方仍然顶风作案,存在违法违规堆存、填埋乱象,暴露出诸多危害。其一,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其二,垃圾中有害物质渗入土壤、水源,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损害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其三,问题曝光后,当地政府部门曾表示要进行整改,可根据报道来看,所谓整改,只是进行了简单覆土,就是个“表面文章”,极大损害了政府公信力,让民众对监管部门工作能力和态度产生质疑。
目前,雨湖区、湘潭县连夜部署整改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管执法局等多部门也在各司其职,反应迅速、积极整改,无疑是积极行为。但这也恰恰说明“基本农田沦为垃圾场”问题不是不能整改,而是不想整改、不愿整改。
事实上,溯源追责并非难事。在基本农田上面倾倒垃圾,动静比较大,不是隐蔽行为,那为何职能部门竟能长期监管失职?这很难不让人质疑,相关管理人员是否与倾倒垃圾的违法人员沆瀣一气?唯有揪出始作俑者、查出让基本农田沦为垃圾场的原因,才能给公众给社会一个交代。
当然,当地相关人员也需要进行好好反思,媒体更要持续追踪,等待官方调查通报、整改措施,以及后续处理方案,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堆成山的垃圾不是一天倾倒的,监管缺失也不是一天形成的。该清理的不应该只有基本农田里的水泥块、钢筋等垃圾,还有试图掩盖真相、不作为的相关人员。(正观评论员 任思凝)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韩静
二审:陈若松
三审:王长善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